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6月2日至3日,2023首屆粵港澳醫藥創新發展大會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大會通過粵港澳醫藥學界多方聯動,圍繞醫藥創新研究、粵港澳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海洋生物藥學前景展望、人工智能與新藥研發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旨在深化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探索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緊密聚合。
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在主論壇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以團隊中血根鹼、人蔘多糖抗癌等一系列高水平中藥原創研究成果為例,提出了集成人工智能和前沿生物技術的抗癌中藥創新藥物研發的思路和範式,展現了基於中醫藥長期臨牀經驗研發抗癌創新藥的巨大潛力。
“提升中成藥質量均一性是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偉提出,中成藥如何讓現代醫學聽得懂、看得清、用得明,亟須用現代科學去解讀。他還介紹了基於功效成分羣構建中成藥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的實踐,提出實現信息化、智能化和工業化融合的中藥智能製造,是中國中藥產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孟安明主要研究多細胞生物體從生殖細胞的發生、受精、胚胎髮育、生長、衰老和死亡,即生物個體發育中生命過程發展的機制。他認為,“基礎研究經歷了從胚胎細胞到幹細胞培養,到如今發展至很熱門的組織中心為基礎的類器官。類器官雖有很多優勢,但也不可避免其具有缺乏神經性細胞等缺陷,這都是我們需要在後續研究中不斷髮現和完善的。”
廣東省第八屆最美藥師頒獎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清平指出,微生物與人體健康、人體疾病有着密切的關係,他還分享了通過干擾微生物腸道菌羣,防控二型糖尿病的研究及效果,讓大家對尋找益生菌羣防控慢病有了一定的瞭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表示,疾病發生是由於基因變異在環境因素影響下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表型,需根據病人生活方式、變異類型、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開展個體化治療,並以心血管疾病、癲癇以及糖尿病的個體化用藥案例等為例,認為個體化用藥是可以實現的,且是大勢所趨。
國醫大師周岱翰教授説,中醫是人文與醫學雙屬性的複雜生命科學,中醫一直秉承在傳承中創新與發展,與西醫雖是不同理論體系,但可以實現“文明互鑑,和而不同,合作前進”。
大會簽約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悉,本次大會由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廣東藥科大學和廣東省藥學會聯合主辦。大會還舉行了產學研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同步舉辦了14個專題論壇,就相關領域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及應用場景、面臨問題與挑戰等進行了討論。此外,青年藥學人才成長論壇暨第八屆最美藥師決賽也同期舉辦,探討青年人才發展路徑,深化“校校、校企、校院”合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