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裏,生兒子好,可以傳宗接代。生女兒的話,往往會讓一些有着傳統老舊思想的老人唉聲嘆氣。不過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老人對生兒生女看的很淡了,畢竟無非就是一個姓氏而已。不過對於大部分老人來説,還是生兒更有面子。
那麼生兒生女真的一樣嗎?不,你錯了,生兒生女其實不一樣。當20年以後,生了兒子和生了女兒的兩種家庭,它們之間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有哪些不同之處?
一、經濟壓力不同
經濟壓力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一旦生了兒子父母通常都要勒緊褲腰帶為孩子攢出買房結婚錢。不過這種現象其實也在慢慢改變,因為現在的“10後”出生的孩子,真到了長大結婚的時候,大多是不缺房的。因為這些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以及爸媽手裏都有房。
此外,生女兒的家庭雖然不需要買房,但也多要陪嫁一輛車。不過現代社會,很多女兒家的父母也多是很開明,如果男方家庭條件不好,往往也會主動幫助兩個孩子承擔買房的首付甚至是全款買房,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得好一些。
雖説生兒經濟壓力大,其實生女兒同樣如此。想要培養優秀的女兒,在期間花費不亞於生兒。所以無論是生兒還是生女,其實承擔的經濟壓力同樣不小,只是花費的地方或許有所不同而已。
二、責任與操心不同
很多人説,生兒不佔便宜,又要買房、又要籌備婚禮。所以生兒的父母,相對於吃虧。可在責任與操心這件事上,反倒是生兒子佔便宜,而生了女兒操心的事情更多,為何這麼説呢?
如今的婚姻並不像老一代人那樣多能夠一生相守一輩子,反倒是因為性格不合而離婚的男女越來越多。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甚至未來的“10後”對婚姻的態度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勉強。如果兩人沒有孩子還好,如果有孩子的話在離婚後多是女兒帶孩子,往往那時生女兒的父母多會選擇把女兒連同孩子一起接過來住。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照顧成為單身媽媽的女兒,操的心、要揹負的責任更多。
除此外,在感情上兒子受傷後通常因為是男孩子,都會選擇自我療傷。可女兒不一樣,一直是爸媽小棉襖的女兒在情感受傷後,也會找爸媽哭訴。所以看似生女兒“經濟實惠”,而其實操的心更多、也更累。
三、老有所依不同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意思是説女兒嫁出去後就是夫家的人了,往往對孃家的照顧就極為“有限”了。這句話雖然在現代獨生子女的社會似乎有所改變,往往女兒依然常常回孃家,也能照顧自己的爸媽。
可實際上,在很多家庭中,如果女兒經常給孃家送錢、送東西,還是容易引起丈夫的不滿。雖然這種不滿通常丈夫不會説出口,但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不滿”。所以當女兒嫁出去後,通常只能有限的孝敬自己的父母,大多數時候還是要全身心的撲在自己的家庭和孃家身上,來哄丈夫開心,確保自己家庭的和睦。
相反,生兒子的父母這時會開始受益。兒子與女兒不同,他們的性格更決斷,遇事能拿定主意。所以老人在晚年,如果有兒子在身旁。在一些重要時刻,完全可以將決定權甚至身家性命交給兒子。畢竟,長大後的兒子通常不只是自己家庭的一家之主,往往還攬過自己的父母,成為父母的依靠,也是自己爸媽家中的一家之主。
所以説,從養老防老這一點來講,生兒子比生女兒更有優勢。但關鍵還在於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兒子要教會他們孝順,女兒也要教會她們學會如何經營家庭,周全自家與父母家和公婆家之間的平衡關係。
四、帶孩子的義務不同
最後是帶孩子的問題上,通常因為孩子隨夫姓,所以爺爺奶奶才是帶孩子的“主力軍”,也是天經地義帶孩子的老人。即便爺爺奶奶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帶孩子,通常也要把錢“給到位”。相反,生女兒的姥姥姥爺給子女帶孩子那叫情分,但帶不帶孩子絕對不是他們必須履行的義務。
不過現代兩邊的父母,通常都是倒着帶孩子,而不會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分的過於清楚。因為兩方父母都是出於幫自己孩子的目的,希望自己的女兒或兒子不會因為帶孩子而影響到工作。也許,正是這份心意,才讓中國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有着剪不斷的血濃於水的“真親情”。
對於生兒還是生女,相信現代多數寶媽、寶爸們其實並不在意。只要是自己的孩子,他們都愛。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他們身上流淌着爸爸媽媽的血脈,那份血濃於水的感覺無論到什麼時候,始終都存在着,訴説着:“我們是一家人。”
對於生男生女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可以説説20年後你對孩子的期許,期待你分享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