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睡覺用“逼”的?從行為主義育兒,反思省心寶寶是如何養成的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健康

父母在育兒的道路上總是會遇到很多困難挫折,畢竟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缺乏必要的經驗,就拿孩子睡覺這件事來説,就足以讓不少父母抓狂。

他們表示想讓孩子自己主動睡覺真的是太難的一件事,很多時候不得不採取威逼利誘的方法,讓孩子心不甘情不願的入睡。

三歲的朵朵剛上幼兒園,她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分離焦慮,每天都開心的去,高興的回,這讓媽媽覺得非常省心。

可是朵朵不愛睡覺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每天晚上都顯得很興奮,擺弄玩具一直要到十點之後才上牀,當然上牀後也不安穩,小嘴不停的嘟嘟,來回的翻滾。

直到媽媽大發脾氣逼着她睡覺,朵朵才有所收斂。

這顯然會影響第二天早上的起牀,媽媽每天都要花半個小時才能把朵朵叫醒,再加上孩子的起牀氣,一早上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浪費了。

當然更遭罪的還是媽媽,晚上要陪着朵朵折騰,早上要比朵朵更早起牀,以至於每天頂着黑眼圈上班,疲憊不已。

人為什麼要睡覺,當然是為了緩解一天的疲勞,是為了第二天更有精力面對工作和學習。

但是當家長每天都為了睡覺的事和孩子鬥智鬥勇時,睡覺的意義便會失去,甚至會成為父母和孩子的負擔。

孩子不願意睡覺,必然有其原因,父母可以嘗試從行為育兒理念出發,反思孩子為什麼不愛睡覺,自己的行為又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01

什麼是行為主義育兒理念?

行為主義的育兒理念提倡大人嚴厲、苛刻地對待孩子,在孩子提出要求和希望時不予回應,以此來培養出孩子的獨立性。

這是幾年前非常流行的育兒理念,比如哭聲免疫法、對孩子延遲滿足,都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一度被很多父母奉為經典。

然而實踐證明,用行為主義育兒理念教育孩子,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傷害,而且是一生都很難逆轉的。

02

行為主義的育兒理念為什麼不可取?

1、使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羣

孩子會有自己的需求,可是父母卻視而不見,他們總是會制定各種條條框框。

用所謂正確的規則對孩子進行嚴格管理,刻意屏蔽孩子的反饋,拒絕和孩子互動,凡事都會按照他們既定的流程去做。

兩個小時喂次奶,不管孩子期間會不會哭,會不會餓;孩子白天想要多睡會,父母會把熟睡的他們弄醒。

因為擔心影響晚上的睡眠;晚上孩子不想睡,父母會強制性讓他們上牀,哪怕睡不着也必須躺着……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他們不願意表達自我,不願意和他人交流,以至於長大之後難以融入社會,在人際交往方面非常被動。

2、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會刻意創造一些和孩子分開的環境。

比如過早的和孩子分房睡,希望孩子能夠有較強的獨立意識。然而這樣即便能夠達到目的,也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很大傷害。

孩子漸漸的會失去安全感,他們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甚至放棄自己,所以開始對父母的愛產生懷疑,甚至不相信世界上有愛存在。

更嚴重的是當孩子的這種負面的情緒被無限擴大之後,甚至會仇恨社會,做出一些偏激的舉動。

3、使孩子的依賴性更強

讓父母狠下心來對孩子冷漠,這對父母其實也是一種煎熬,但是他們總認為這樣才能讓孩子獨立性更強。

然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當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視、缺少關注的時候,他們反而會有更強的依賴感。

只有那些被愛包圍的孩子,他們的心中充滿着陽光,相信生活中總會有美好的一面。

這樣當他們成長之後,才能夠順利的離開父母的懷抱,有勇氣去飛向更廣闊的天空,追尋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

03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

1、接納孩子,做好疏導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會有自己的情緒,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認識孩子的情緒,並且予以接納。

願意傾聽孩子的聲音,願意給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這樣父母才能更好的瞭解孩子,才能找出最適合解決孩子情緒的方法。

父母要學會疏導孩子,"疏"指的是讓孩子自身的情緒、情感、內在的能量被調動起來,"導"指的是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正面的溝通,讓孩子的情緒有發泄的出口,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力量。

2、學會和孩子分離

蒙台梭利曾説:

每一個獨立了的兒童,他們都懂得自己照顧自己,他們不用幫助就知道怎樣穿鞋子,怎樣穿衣服,怎樣脱衣服。在他的歡樂中,映射出人類的尊嚴。因為人類的尊嚴,是從一個人獨立自主的情操中產生的。

很多時候孩子依賴父母,恰恰是父母離不開孩子的表現,他們擔心孩子會受傷,擔心孩子能力有限。

對孩子有着諸多的不信任,所以會事事包辦,從而讓孩子失去獨立的能力,凡事只想依賴父母。

只有斷掉自己對孩子的不捨,孩子才能斷掉對父母的依賴。

3、調整自己的心態

父母對孩子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對孩子有着諸多的抱怨,認為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這會讓孩子產生自卑,認為自己真的像父母口中所説的那麼不堪,所以他們會自我放棄,不願意努力改變。

但是父母如果能夠換一種方式,儘量用心平氣和的態度耐心的和孩子交流,那麼孩子便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信任和尊重。

這會讓孩子敞開心扉,接納父母,從而主觀上想要做的更好,成為一個讓人省心的孩子。

針對孩子的睡覺問題,父母要反思自身的行為,對於學齡前孩子,可以通過和孩子睡前親子閲讀、白天多陪伴孩子,帶孩子外出的方式減少他們白天的睡眠時間,讓孩子的夜間睡眠質量更高。

如果孩子已經上牀,那麼不妨多從情感上讓孩子感覺到被認可被尊重被接納,這樣將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