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家裏亂成“垃圾堆”,是又懶又不會帶孩子?答案正好相反
提起“全職媽媽”,就離不開兩件事:帶孩子和做家務。不論是全職媽媽本人,還是她的家人,都默認了作為全職媽媽,一是要把孩子培(培育)養(照顧)好,二是要包攬大部分的家務活。
前幾天看到一位男士發帖:老婆是全職媽媽,自己工作很忙,孩子上幼兒園了,家裏亂成這樣子,正常嗎?配圖是滿地都是玩具的客廳,或者扔滿了玩偶,扯亂了被子的卧室。
雖然很多人的觀點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想説,很多事情不是“想當然”那麼簡單。
自從有了寶寶以後,你的家裏是不是也經常像被“打劫”?寶寶每天都在家翻箱倒櫃,不是將餐巾紙抽出來撕成漫天飛舞的雪花,就是將玩具當成垃圾扔的到處都是……一個人頂一支“拆遷隊”!
但是,只要有帶孩子的經驗的人都知道,小孩子“造”的能力遠超大人的想象。尤其是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孩子,他們的活動能力更強了,腦子更活泛了,玩法更多樣了,這“造”的能力也比那些還沒上學的幼兒更強了百倍!
是的,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寶媽又不用上班,確實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收拾的。但是,僅僅通過幾張照片,寶爸的幾句吐槽,我們又如何知道這些照片是什麼情況下拍攝的,這時候寶媽在幹什麼?事後寶媽有沒有把房間收拾整齊?
飯菜做好了,寶媽先稍微收拾一下餐廳,大家一起吃飯。
寶寶們從出生開始,似乎便會自動掌握一套本領——“毀家大法”。當孩子學會爬行之後,“大鬧天宮”幾乎成了常態。剛剛收拾好的屋子,一轉眼繪本、玩具又散落滿地。
很多家庭的小孩都沒有整潔的概念,喜歡亂扔東西,這也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其實,愛亂丟東西是孩子的天性,自帶“毀家本領”是一件好事,因為亂糟糟的屋子實際上隱藏着孩子的無限潛力。
從寶寶出生開始,他們的觸覺就在不斷地發展,觸摸、抓握、拍打甚至撕咬都是他們與這個世界發生聯繫與探索的方式。特別是3歲以下的小朋友,他們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又充滿好奇,最想做的就是不努力地不斷去探索。
試想一下,如果把家裏收拾得整整齊齊,每天看到的似乎都一模一樣,那孩子一定會感到很無趣的。每天看着一成不變的屋子,孩子能做的除了發呆,就是發呆,那還談什麼智力開發,寓教於樂呢?
此外,還有的家長過於追求整潔的環境,這對處於探索階段的寶寶也是一種阻礙。寶寶可能因為害怕弄髒、害怕被罵而不敢探索,這對將來的性格養成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所以,家長應該創造適合他們活動特點的探索環境,不剝奪他們探索的積極性。建議家長不要為了房間的整潔刻意和孩子做對,孩子一扔東西就批評孩子,立馬就將東西收拾好。
當然,凡事過猶不及。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2~4歲的兒童會進入秩序敏感期,長期凌亂的環境可能會導致寶寶缺乏安全感和秩序感。
其次,允許寶寶在他的小地盤裏“亂糟糟”。讓寶寶在家裏可以隨手接觸到各種玩具、書本、安全的家居用品,寶寶喜歡塗鴉的話,可以準備一些紙皮或是製作一面專屬塗鴉牆,允許在限定的位置自由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