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缺愛”的孩子,身上會有幾種比較明顯的特徵,很難藏得住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窮養富養不如愛養,最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多貴的早教,而是陪伴和愛”。

但很多家長卻本末倒置了,過多地關注物質條件,卻沒有給到孩子足夠多的愛和陪伴。

一旦孩子缺愛,就會出現以下幾種表現:

特徵一:性格叛逆

熱播劇《加油!媽媽》裏的小夫,因為媽媽偏心弟弟,導致他嚴重缺愛,變得特別的叛逆。

弟弟偷偷出去玩,媽媽責怪小夫;小夫和弟弟騎自行車摔跤,媽媽批評小夫騎得太快。

媽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給了弟弟,從而忽略了對小夫的關注。

長期感受不到媽媽愛的小夫,開始叛逆,什麼事情都跟媽媽對着幹。

他寧可把煎蛋倒進垃圾桶,也不給弟弟吃;他故意在學校惹是生非,因為只有惹事了,媽媽才會去學校接他;他甚至親手點燃了家裏的窗簾,試圖自殺。

他歇斯底里地對媽媽説:“你的眼裏只有弟弟,從來沒有我”。

因為從小到大,感受不到媽媽的愛,小夫變得很叛逆。他以為只要自己不斷犯錯,媽媽就會把目光轉向他。結果卻導致,媽媽一次次地誤會他。

每一個叛逆的孩子,其實都在渴望父母的愛與關注。

內心“缺愛”的孩子,身上會有幾種比較明顯的特徵,很難藏得住

特徵二:過於懂事

如果孩子小時候在缺愛的環境下成長,他可能會表現得過於懂事。

還記得去年熱播的《不完美的她》這部電視劇嗎?劇中的小女孩穆蓮生,懂事得讓人心痛。

穆靜是一個單親媽媽,帶着女兒穆蓮生和小三歲的男友尚武談戀愛。

繼父不喜歡穆蓮生,經常對她拳打腳踢;還拉着她做變態遊戲,把她當成靶子,弄傷了眼睛;甚至把她密封到箱子裏,讓她媽媽來猜遊戲……

當媽媽從箱子裏發現滿頭大汗、差點窒息的穆蓮生時,她卻急着安慰媽媽:“我們只是在做遊戲”。

穆蓮生為了哄媽媽開心,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媽媽買零食、買水、帶着媽媽去遊樂場,並對媽媽説:“媽媽開心,我就開心”。

可是,如此懂事的孩子,最後媽媽還是為了愛情,選擇丟棄了她。

六七歲的孩子,本是天真浪漫、任性撒嬌的年齡,卻因為缺愛,不得不裝成一副懂事的模樣,來保護自己和自己愛的人。

內心“缺愛”的孩子,身上會有幾種比較明顯的特徵,很難藏得住

特徵三:缺乏自信

如何看清一個人是否自信?

在《認同自己》這本書裏説:“自信的人接受自己的弱點,相反,不自信的人不接受自己的弱點”。

對此,深以為然。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從小缺愛的孩子,總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弱點,覺得處處不如別人。

比如:

老師叫回答問題,支支吾吾的半天説不上來;平時出去吃個飯,連叫服務員拿包紙巾的勇氣都沒有;甚至學校有什麼活動,她永遠都覺得自己不行。

從小在缺愛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總是喜歡盯着自己的弱點,患得患失。如果做錯事,永遠都覺得是自己的錯,缺乏自信。

內心“缺愛”的孩子,身上會有幾種比較明顯的特徵,很難藏得住

特徵四:沒有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最大的表現就是粘人。

無論做什麼,他都希望父母能夠陪着他,在他的視線範圍內。

一旦父母要離開,他就大哭大鬧、焦慮難安,生怕不要他了;做什麼事情,都要拉着父母一起;甚至父母起牀後,他都能夠瞬間感知到,然後馬上爬起來。

這樣的孩子,是因為他內心缺乏安全感。

俞敏洪説:“孩子最怕的是沒有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與父母給她什麼樣的物質條件無關,而與父母是否能夠給到她真真切切的愛有關。

內心“缺愛”的孩子,身上會有幾種比較明顯的特徵,很難藏得住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童年缺失愛的人,長大後會怎樣?

其中一個回答是:會喪失愛和感恩的能力。

就像有句説的:“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被一生治癒”。

缺愛的孩子,註定童年是不會幸福的。童年的這種不幸,甚至還會影響到她今後的生活和工作。

內心“缺愛”的孩子,身上會有幾種比較明顯的特徵,很難藏得住

那麼父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呢?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足夠多的陪伴,陪他們做遊戲、搭積木、帶他們去感受世界。

同時在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多鼓勵孩子,給他自信,讓他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愛滋養,內心生出更多的自信、勇氣和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2 字。

轉載請註明: 內心“缺愛”的孩子,身上會有幾種比較明顯的特徵,很難藏得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