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共築中醫藥融合創新高地

琴澳共築中醫藥融合創新高地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內,研發人員正在做創新藥試驗。經濟日報記者 喻 劍攝

  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中試平台、提取車間、專業實驗室等新型設備平台是常規配置。圖為研發人員進行試驗。經濟日報記者 喻 劍攝

  橫琴島西北角緊鄰珠江磨刀門出海口處,坐落着一座佔地750畝的現代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自2011年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首個落地項目落地橫琴以來,園區科研總部、孵化器、加速器和大項目片區入駐了多元共存、梯次分明的中醫藥產學研主體。至2022年底,產業園共註冊企業233家,其中澳門企業61家;簽約入駐企業91家,其中澳門企業36家。園內15家企業累計獲得超28億元融資,成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重點打造的“四大新產業”之一——中醫藥產業的主要創新載體,產生了顯著的集聚效應。

  內地企業搶灘“雙佈局”

  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以來,從知名藥企到產學研機構,再到創新藥領域的創業企業,拓展境外市場的內地中醫藥企業紛紛搶抓機遇,“搶灘”佈局橫琴與澳門。

  成佳興兼任兩家企業的商務總監,一家是創新藥研發初創企業——珠海市藤栢醫藥有限公司,另一家是生產銷售型企業——澳門岐英堂製藥有限公司。成佳興的日常工作是在琴澳兩地談合作。“藤栢有研發優勢,聚焦產品研發,多談融資與股權合作;岐英堂有澳門中藥製造準照,本地生產銷售渠道通暢,聚焦品種合作。”成佳興説。

  合作區以及大灣區針對中醫藥產業密集出台的若干支持政策,讓這裏成為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寶地。去年發佈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到,對中藥創新藥按實際投入研發費用的50%給予支持。獲得臨牀批件和完成Ⅰ、Ⅱ、Ⅲ期臨牀試驗的,每個品種最高分別獎勵1100萬元、1400萬元、2600萬元、4000萬元。成佳興十分看好這一節點性激勵政策。他介紹,藤栢成立5年來,研發投入已逾億元。“中藥創新藥的研發週期長,企業最需要的除了完善的上下游配套,就是資金支持。對於創新藥企業來説,合作區大力度的支持無異於雪中送炭。”成佳興説。

  在中醫藥領域,“澳門製造”是國際公認的“金字招牌”。澳門特區《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註冊法施行細則》去年生效,同名同方藥、經典名方製劑的註冊申請,不再需要提交臨牀研究資料。成佳興説,去年以來,內地中醫藥企業通過岐英堂的澳門產線代工同名同方藥,借“澳門製造”出海上市的合作明顯增多。

  按照《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對在澳門審批和註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或“澳門設計”標誌。採訪中,更多企業試圖將橫琴研發生產的中成藥產品到澳門註冊,以“澳門註冊+橫琴生產”模式,用好用足琴澳優勢。珠海市麗珠中藥現代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藥學博士尚強告訴記者,公司由上市企業麗珠醫藥集團於2021年在合作區註冊成立,致力於中藥新藥與大健康產品研發,以及改良型新藥等中藥“二次開發”和學術培育。今年4月他們還將在澳門新設中醫藥科技公司,並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租賃生產車間,將“澳門監造”“澳門監製”的大健康及高端藥材產品銷往港澳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

  澳門與內地中醫藥形成合力

  不只有內地企業“借船出海”,不少澳門中醫藥企業也藉助合作區與大灣區創新高地,探索“出島入灣”新路徑,搶抓內循環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21年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化在港澳已上市傳統中成藥註冊審批,當年底首批3個港澳傳統外用中成藥獲批內地上市,澳門中成藥“張權破痛油”是其中之一。

  獲批在內地上市,意味着產品可以直接進入全球最大市場。為了應對產品需求擴張,澳門張權藥廠迅速提升產能、擴建廠房。內地市場的支撐,也讓張權藥廠將原銷售市場受到其他因素衝擊的風險降到最低。

  早在5年前,張權藥廠就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幫助下提升質量控制標準,達到莫桑比克的註冊要求後獲准在該國上市銷售,成為澳門本土製藥品牌走向國際的第一批代表產品。

  和張權藥廠一樣,澳門澳邦藥廠有限公司也是在澳門市場深耕多年的老牌藥企。公司總經理劉帝恆説,他們2017年就入駐了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借產業園之力,公司的兩款產品已於2018年“出海”,在海外註冊上市。此外,澳邦藥廠還與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合作,研製出納米制劑產品,帶動了澳門中藥生產工藝的創新。

  “琴澳和鳴”,佳音陣陣。一邊是走出去,一邊是融進來,內地研發和資源優勢與澳門品牌和對接葡語國家的窗口效應正互為補充、形成合力。

  推進中醫藥產業化

  “以複方為特色的中藥,本身就是一個複雜體系。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需要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生產方式,推動實現‘解碼中藥’‘數字化中藥’。”尚強説,“在二次開發的科研領域,中藥的培育和推廣,應當從循證醫學的角度,重視其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經濟性,進而實現產業化。”

  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中試平台、提取車間、專業實驗室等新型設備平台是常規配置,產業園也將“國際級中醫藥質量控制基地”列為發展核心目標。遵循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牀試驗相結合的證據體系構建產品研發體系,是產業園區中醫藥企業的共識。

  “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面臨中醫藥人才短缺的問題。企業急需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中藥臨牀數據的挖掘分析、項目開發的推進、創新藥成藥性評價機制的構建等,都對人才提出了很高要求。”成佳興説。

  採訪中,不少中醫藥企業負責人建議,合作區着眼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生產基地和創新高地,步子應邁得更大一些。“澳門特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澳門中醫藥企業的政策,收到了很好的實效。但目前對於澳門中醫藥生產企業而言,日常從內地進口原料,進出海關仍有限額等要求。”成佳興盼望進一步創新粵澳合作發展體制機制。

  金熊藥業董事長王楓建議,相關部門審批港澳已上市中藥產品時,縮短在港澳使用超過5年的時長限制。“這將降低澳門中醫藥產品和企業赴內地拓展的門檻,激發他們的動力和積極性。引入更多有實力的競爭者,也有利於擴大琴澳中醫藥產業的影響力。”王楓還建議,通過引入國家級中醫藥技能國際培訓機構,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員來合作區學習中醫,在更大範圍內傳承中華文明的瑰寶,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經濟日報記者 喻 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3 字。

轉載請註明: 琴澳共築中醫藥融合創新高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