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啓發……
文|小編(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投訴維權,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春節假期結束了,這個假期大家談論最多的恐怕是《你好,李煥英》。
賈玲也沒有想到吧,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引起巨大的關注,成了賀歲檔的黑馬。
這是一部直戳人心的電影,如果你還沒看,正準備去看,一定要帶好紙巾,不要化眼妝,否則將會有“慘痛”的代價,不開玩笑。
電影戳人心的點大家有目共睹,本來以為不會有人不被戳到,只要他是一個人,只一個有心的人。
沒想到父母們卻有截然相反的態度。
一位網友在觀影感受上寫出了自己的真實經歷:看完電影感動得稀里嘩啦的,沒想到一起觀影的媽媽卻不以為然,她是站在賈玲的角度來看媽媽,戳中了最柔軟的內心,但是媽媽是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認為電影中的媽媽做的還遠遠不夠,她認為自己比賈玲的媽媽做的要多很多。
為什麼年輕人和父母們對這個電影的態度截然相反?
賈玲是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真實感受拍攝了這部電影,她是從一個女兒的角度來述説母親的經歷,電影畢竟是有時限的,而且是有侷限的,因為畢竟靠的女兒對母親的回憶來完成的,實際生活中,母親付出的要更多,包括賈玲的母親,一定是付出更多的,只是沒有辦法搬到熒幕上而已。
在媽媽們看來,這些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對兒女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不求回報的,所以淚點會高很多,因為是和自然發生的事情,當然不會被感動。
但是兒女們不一樣,電影中的很多情節會容易戳到我們,因為我們會有聯想,聯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媽媽,這是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同時這也很有可能是我們日常最容易忽視的。
日常生活中,兒女們最容易忽視父母的愛,甚至在年輕不懂事的時候,誤解父母的愛,這個電影讓我們駐足回憶我們的父母,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留下短暫的時間留給思維,這些思維中只有我們的父母,這是最感人的。
我對子女的付出,不求回報,但是希望她心存感激
自從做了媽媽之後,對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的認知都發生了改變,以前經常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現在經常是從一個媽媽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媽媽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視角。
其實做了媽媽之後,才真正理解媽媽的這種無私,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什麼純粹的只想不停地付出,不求任何回報,只希望對方越變越好,到目前為止,我覺得只有父母對孩子的這種付出。
這種無私是一把“雙刃劍”,當父母過於溺愛的時候,孩子就會全盤接受父母的付出,且不知道半點感恩,甚至認為“生了就要養到底”。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值得肯定的,不過提醒父母們的一點是:不求回報,但是一定要讓孩子心存感恩,這樣才不會把一個孩子養廢。
(上圖為賈玲和姐姐)
(上圖中,左一是賈玲的媽媽。)
真正的愛是建立在束縛之上的
這部電影本身的意義在於,讓很多人產生了共鳴,開始駐足思索自己和父母的關係,並且願意為自己的一些行為反思,改正自己對父母的態度。
真正的愛,應該是建立在一定的約束上的,沒有約束的愛,就是溺愛,最終會讓孩子無法在這個社會上很好的生存,會害了孩子。
寶寶2歲的生日的時候,我在日記上寫過這樣一句話:希望你能夠在規則內自由自在。
教會孩子遵守規則,這是孩子應該學習的第一件事,從孩子開始學習説話開始,我們就應該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公共場合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當孩子成為一個遵守規則的人的時候,才有可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這樣做,更有利於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1、 抓住孩子的2歲
“可怕的2歲”,這是讓很多媽媽望而生畏的年齡,孩子到了2歲變得很難理解,動不動就哭鬧,變得自私,變得很難被搞定。
2歲是一個特殊的年齡,這個階段的孩子大腦進一步發育,想法越來越多,但是行為能力卻遠遠跟不上,且處在一個“無它”境界,什麼事情都是以我為中心,這是孩子哭鬧的根本。
抓住孩子的2歲,耐心跟孩子溝通,多跟孩子進行對比,給孩子找一個榜樣,你會驚喜地發現,即便是2歲的孩子,也還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論,而不是蠻不講理。
拿我們家寶寶來舉例子,她不喜歡吃飯,當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哪怕遲到兩秒鐘,都會哭鬧,後來我發現用她這個階段喜歡看的繪本上的人物來做對比,孩子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且情緒上變得很穩定。
當她不想吃飯的時候,我就用小獅子和瘦小的小雞來做對比,引導她自己説出繪本上的內容,小獅子吃得多跑得快,小雞不喜歡吃飯,又瘦又小,結果她真的就乖乖吃飯了,因為她的榜樣是小獅子。
除了吃飯上可以利用“小獅子和小雞”,公共場合大聲喧譁,也可以利用,比如“小獅子在公共場合不會喧譁”,這其實已經不是繪本上的內容了,但是她依然接受我的引申,以小獅子為榜樣。
抓住好孩子的2歲,耐心跟孩子溝通,利用繪本上的形象,給孩子建立一個規則意識,這對後邊的管教孩子很有幫助。
2、 好好利用孩子的3歲~6歲
再有就是好好利用好孩子的3歲到6歲這個階段,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不需要管教,等到孩子長大了再去管教。
孩子小的時候才會願意聽從父母的引導,等到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父母再想插手孩子的事情就太難了。
管孩子最好的階段就是孩子3歲到6歲的階段,這個時間段,孩子的大腦快速發育,空白的大腦中快速建立起一個個的模型,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且願意聽從父母的話,以父母為榜樣,抓住好這個階段,在孩子的空白世界中建立起一套規則模型,未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會省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