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媽媽是我們賬號的一名粉絲,前段時間跟我們分享了這樣一件案例:明明的堂弟到家裏做客,而等堂弟回家之後,明明撅着嘴對媽媽説:媽媽,我不喜歡樂樂,他每一次來的時候,你都非説讓我讓着他,説他是客人,臨走的時候非讓他帶走我最心愛的手辦,我覺得很不開心。
編輯
聽到孩子這樣説,明明媽媽才明白自己錯得有離譜。孩子跟孩子之間哪有那麼多的恩怨情仇,而孩子之所以對另外一個孩子沒好感,完全取決於大人的態度,如果大人總是讓“大讓小”或者是“無限制的讓着親戚”會讓孩子內心覺得特別委屈。而明白了這個問題,明明媽媽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麼小時候也那麼不喜歡錶妹了,好像也是從一件小事説起:二十年前,表妹到家裏玩時,身上的一塊錢不見了,就嗷嗷哭個不停,非説是表姐偷走了。而明明的姥姥不分青紅皂白的揍了明明媽媽一頓,還自己補貼給表妹一塊錢。但是因為自己沒做過,所以內心非常委屈,以至於現在想起來心還會隱隱作痛。
所以,看起來大人讓孩子讓着親戚家的朋友是好心,但卻往往做了錯事:
編輯
大人習慣性讓孩子讓着別人,不會讓孩子學會分享,還會讓他變得自私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遵從“孔融讓梨”的思想,大孩子就是應該讓着小的,而如果是親戚到自己家做客,就應該讓着別人。但是,大人強制性讓孩子讓着別人,反倒不容易讓孩子學會分享。分享往往是以內心覺得公平為基礎的,如果內心覺得大人不公平,孩子會變得更加自私,甚至連親戚帶娃到家做客都很不喜歡。
大人為了面子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養成自卑的性格
大人習慣性地讓孩子讓着別人,委屈自己孩子的的做法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懦弱的性格。
編輯
一位朋友的小侄子去家裏玩的時候,她總是要求女兒讓着小半歲的侄子,本來男孩就很爭強好勝,總是搶女兒的玩具,後來女兒變得越來越膽小。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朋友悔不當初,當時女兒心愛玩偶被弟弟弄壞,眼淚汪汪向她求救時,她還講了一頓大道理,怪不得孩子當時哭得那麼傷心。
20年後,作為大人的我們還在為曾經小時候受到的待遇耿耿於懷,更別提是現在的孩子了,強制性讓他謙讓反倒會害了他。不如多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把玩具給別人玩。同時,如果兩個孩子鬧矛盾時,家長處理要公平、公正,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希望別因為我們自己的原因,反倒影響孩子們之間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