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治病不如防病,利用三伏天做好這些事,來年才能不生病!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健康

都説夏季酷熱在三伏,天寒地凍在三九。比起三九的冷,三伏的熱才最難熬。因為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温最高,最為潮濕悶熱的時期,人體陽氣最為旺盛,因而容易燥熱上火,還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卻也是一年當中養生的最好時日,正如養生不養三伏,等於一年白養。因此,利用好夏季三伏天,來年才能不生病!

伏天宜伏不宜動

今年的三伏天是從7月16日開始,8月24日結束,整整有40天之長。

之所以叫三伏天,就是取了伏的含義,天氣太熱,人都要趴着,宜靜不宜動。此時,大自然氣温最高,人體體表的陽氣也較旺盛,身體稍微動一動就容易出汗。

為什麼伏天養生很重要呢?

這與道法自然的養生法則分不開。三伏天期間大自然陽氣最旺,人體亦如此,正所謂養生就是養陽,養陽就是養命,三伏天養生就重在養陽,陽氣足,身體抵抗力強就不生病,陽氣弱,就容易被病邪侵襲。

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期。患有冬病的人常常體質偏虛偏寒,往往伴隨着面色蒼白、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睏倦乏力等表現,要麼哮喘、支氣管炎,要麼一吃冷食就腹瀉,經常感冒不説,嚴重的還有風濕關節炎、凍瘡等······

如果能利用好三伏的這段黃金時間,就可以把體內深處頑固的病邪清除。養護好陽氣,固本培元。做到這些最關鍵

那三伏天要如何養生呢?其實最關鍵的就是要做好這5件事!

01 會防寒

對,你沒看錯,大夏天的要防寒!因為天氣熱,空調、冷飲成了過夏的標配。而這些往往就是我們體內寒氣的罪魁禍首。中醫提倡防寒有一定道理,十人生病,九個半都是因為寒,中醫診脈下藥時,也不忘加入祛寒養陽的藥,寒氣去掉,病根才能斷,疾病才能被治癒。

因此,儘量少吹甚至不吹空調,少吃甚至不吃冷食是三伏養生第一件大事,如果避免不了空調的環境,可以自行準備披肩或薄毯,尤其要保護好頸椎和膝蓋,別讓寒氣鑽了空子。一旦受寒,馬上來杯薑湯也能稍有緩解。

02 會防濕

三伏這幾天,濕氣也最重。高温將體表的水汽蒸發,滯留在空氣中,就容易形成濕熱的環境,南方城市,尤其是廣東、深圳等沿海地區最為嚴重。這樣的濕熱環境還容易中暑,因此清熱利濕就很重要。

如何防濕呢?飲食上要注意少吃麪條、米豆腐、甘肥厚膩等容易生濕的食物,儘量多吃清淡食物,還可以泡泡腳,幫助體內濕氣排出。

03 會出汗

清代“百科全書”《傳家寶》裏記載:“夏三伏極熱時,汗要多出,則周身所染風寒濕氣,由汗而出,可保一年無病。”正常體質的人保持微微出汗,能透出體內的毒素和寒濕,之後就不容易上火,也較少會生病。

有的人一年四季不愛出汗,就連三伏天也不例外,此時就要引起重視。當然出汗也要因人而異,正氣足的偏胖的人,多出汗也很正常,正氣本就虛較瘦的人,出太多汗反而不正常。

有的人上半身出汗,下半身從來不出汗,這其實也是身體的信號。有可能因為腿部寒氣重,皮膚毛孔關閉,汗出不來,有可能因為氣血不通,循環差,不出汗。怎麼辦呢?有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天上午10點前,讓雙腿曬曬太陽,能幫助腿部驅趕寒濕。

那是不是出汗越多越好呢?當然不是!很多人喜歡在三伏天過量運動,大汗淋淋。的確,運動有助於生髮陽氣,但三伏天不是越運動,陽氣就生髮越多,相反的,一旦出汗量過多,還會傷到陽氣與氣血。因此,運動要適度,微微出汗最合適。

04 會飲食

三伏天養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疏通。夏季對應火,火的屬性就是宣通。屬性太旺,滋補過了,反而不好。尤其是飲食上要注意,燥熱的食物要少吃,如羊肉、榴蓮、胡椒等,煎、炸、烤的食物,這些熱性過高的食物,吃多了會使人燥不能忍,嚴重時還會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的疾病。

05 會睡覺

三伏天最容易讓人熱的睡不着,因此很多人熬夜、失眠是常態。因為人體陽氣的旺盛,精神也比較亢奮,很多人都是半夜1、2點才能睡着。而白天的生活工作又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就需要充足的睡眠來給充電,睡眠不夠,身體能量就不足,手機沒電要充,身體沒電只用不充,後果可想而知。

有人會説,我一天熬夜,一天補覺,一夜失眠,週末睡個兩天不就好了,這是大錯特錯,晚上不睡是耗精傷陰,白天補覺是封殺陽氣,黑白顛倒的結果就是陰陽失調,陰陽失調的結局就是病來如山倒。

因此,三伏天要特別注意睡眠,要養成晚上23點前睡覺的好習慣,不要熬夜,還能在7點前起牀,不睡懶覺,中午再來個10-30分鐘的午睡也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