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麼睡覺的?
我們一生有一半的時間會在睡眠中渡過,有個質量好的睡眠,對於第二天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長遠的話也會增長我們的壽命,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證自己有個健康的睡眠。
但是,很多人抱怨自己總是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來的,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古人“睡五更”養生法吧。
古人“睡五更”養生法
我國一句俗話是這樣説的,吃人蔘不如睡五更,因此可見睡眠的重要性啊,人蔘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吃到的,但是夜晚的睡眠卻是我們必須的生理需求。
睡眠是人對自然界晝夜節律的一種生理適應。睡眠時,人的基礎代謝率下降,能有效恢復體力,增強免疫力。近年來的許多調查研究發現,長壽老人多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提示睡眠與長壽有很大的聯繫。正如唐代醫家孫思邈所説:“燈用小炷,節愛精神。”睡眠充足的人,就像那用小炷的燈一樣,能更長久地燃燒。
睡眠時間古今略有不同,古人娛樂活動較少,照明措施也不發達,所以起更,也就是19點的時候,已經開始準備睡覺了,到21點的時候,多數人已經就寢。
我們現在因為工作的原因,晚上7點多就是吃晚飯的時間了,很多人晚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到,但是我們一般晚上9點要準備開始睡覺了,10點到11點是最佳睡眠的時間,最晚也不能到夜裏12點。
“睡五更”對人體機能恢復的作用,還要取決於睡眠質量的好壞。若是上牀半小時內能入睡,夢少或自感無夢,睡眠時間保證在6至8個小時,第二天醒來沒有睏倦疲憊感,就是一個好的睡眠。
睡眠是解除一天疲勞的主要途徑,也是抵禦疾病的防線,更是延年益壽的靈丹,其效勝過人蔘多矣。
睡眠發生在重複週期中,在此期間,身體在兩種不同的模式之間交替:快速動眼期睡眠和非快速動眼睡眠。但這種睡眠方式還有許多其他方面,包括身體的虛擬麻痹。睡眠的一個眾所周知的特徵是夢,這種經歷通常以敍事形式進行,類似於在進行中的醒着生活,但通常可以在以後被區分為幻想。
睡眠期間,人體大多數系統處於合成代謝狀態,有助於恢復免疫,神經,骨骼和肌肉系統。這些是維持情緒,記憶和認知功能的重要過程,在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內部晝夜節律時鐘每天晚上都會促進睡眠。睡眠的各種目的和機制是正在進行的大量研究的主題。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其認知能力可能相當於連續兩天不睡覺。睡眠是動物進化過程中高度保守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