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熱播劇《白色月光》中就有這樣一幕:劇中張一因親眼目睹丈夫出軌而受到巨大打擊,在開車回去的路上,一度崩潰嚎啕大哭,更是用後背使勁撞擊座椅……
只是哭完發現女兒一臉驚恐,一看孩子被嚇到,張一瞬間內疚,強顏歡笑説:“笑笑別怕,媽媽逗你玩兒呢。”
(圖片來源:《白色月光》)
當媽的看到這一段代入感太強,多少寶媽一邊崩潰一邊逼着自己忍耐,即便歇斯底里,也要快速從情緒中抽離出來。
而在這段劇情播出後,網上也掀起了熱議:“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曾經一位武漢寶媽,坐在地鐵站冰冷的地上一言不發。但就在工作人員撫摸了一下她的額頭時,寶媽抱着工作人員崩潰大哭。
(圖片來源:網絡)
原來,這位寶媽已經連續加班一個多月了,下班後一直繃緊的神經突然放鬆下來,她太想痛痛快快的哭一場。
可是回家哭會嚇到年幼的女兒,所以才一直待在地鐵站不敢回家。
(圖片來源:網絡)
這位寶媽或許就是大多數家長的縮影,不敢在自孩子面前哭,怕嚇到孩子,怕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怕給孩子留下陰影……
所以在「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的話題下,一些網友覺得不該在孩子面前哭,並説出了自己的理由:
“在孩子面前哭有用嗎?孩子什麼都不懂,除了給孩子心裏留下陰影之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孩子肯定會非常沒有安全感,好像整個世界都坍塌了,所以在很小的孩子面前最好不要哭。”
(圖片來源:網絡)
“小時候我媽經常在我面前哭,崩潰,然後我從小害怕非常壓抑,不知所措,可以説是陰影……”
(圖片來源:網絡)
但也有網友認為,家長在孩子面前哭不會造成陰影,家長的掩飾只會讓孩子更加心疼家長。
“見過我媽偷偷抹眼淚,看見我進門馬上恢復正常,現在想想真的太難過了,哭都不敢當着我的面。”
(圖片來源:網絡)
“我媽有時會哭,會把她的煩惱和遭遇給我説,讓我更容易理解她了。父母不是無所不能,孩子也不要覺得父母能扛下一切,都是相互陪伴的家人,沒有什麼事是絕對應該或不該的。”
(圖片來源:網絡)
“可以哭,如果父母跟她一樣會哭會笑,她會知道大家都是平等的,爸媽也有難過傷心的時候……”
(圖片來源:網絡)
“我也在孩子面前哭過,但我告訴他,我現在心情不好,需要哭一會,哭完了就好了,你不要擔心,哭也不是因為你,只是我自己壓力大。孩子很懂,也不害怕。”
(圖片來源:網絡)
公有公有理,婆説婆有理,而在小康君看來,重點不是該不該,而是家長為何而哭,以及哭後如何跟孩子解釋。
解釋哭泣原因比掩飾情緒更重要閨蜜有時會有氣無力的對小康君説:“我好難受,但總不能當着孩子的面哭吧,我每天都讓自己表現得儘可能的正常,不讓孩子看出來。”
我們總以為保持表面的體面,就能維持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就不會傷害到孩子,但事實是孩子對家長的情感狀態有着天生的敏鋭度,家長的心不在焉、無精打采、強顏歡笑,在孩子眼中無處遁形。
在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女孩尖尖失去了媽媽,爸爸為了不讓小女孩留下陰影,便説媽媽去海上當仙女去了,等過好多年,我們也會去那邊,那時我們就能團聚。
(圖片來源:《以家人之名》)
但其實尖尖知道真相,但為了不讓爸爸傷心,便配合爸爸的謊言。
孩子的共情能力遠超你的想象,與其拼命掩飾,不如大大方方展示出來,情緒發泄後,家長才能以更好的狀態照顧孩子。
也許你會怕嚇到孩子,害怕給孩子留下陰影,其實給孩子留下陰影的不是家長的哭泣,而是家長對待情緒的處理方式!
有些家長情緒崩潰時,會出現自殘傾向,自扇耳光、撞牆、撞門、摔東西等,別説小孩子了,大人看見也會嚇到;
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哭完後,沒有任何解釋,會讓孩子出現錯誤歸因:爸爸/媽媽哭都是我的錯,長期如此孩子心中滿是愧疚感;
有些家長崩潰大哭時,會把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孩子無辜承受家長的怒火,自然會有心理陰影;
還有些家長頻繁地在孩子面前哭泣,卻沒有改變事情的能力,這會讓孩子過早體會無助感、懦弱感。偶爾崩潰可以,但經常在孩子面前哭泣且無力解決問題,的確會讓孩子過早見識到社會的殘酷……
如果家長能夠理智表達情緒、及時向孩子解釋原因,事情並不會像你想象的那樣糟糕!
你可以跟孩子説:我現在覺得很難過,所以我哭了。你可以幫我拿點紙巾嗎?或者讓我自己待一會兒,你可以先自己玩一會兒嗎?
哭完以積極面貌出現在寶寶面前,向孩子證明,哭泣不是懦弱,哭完還能把事情解決掉,這就是真實而偉大的父母!
哭泣只是一種情緒發泄方式,不管是小孩子還是成人,哭泣都沒有錯,這是需要讓孩子知道的道理。
或許你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無敵超人,但孩子能感受到爸爸媽媽的真實,以後孩子有了情緒,説不定會更加願意和父母傾訴。
更何況,孩子也是家長的止痛劑,當你哭泣難過時,孩子給你擦擦眼淚、拍拍背,那種幸福是一切負面情緒的良藥!
(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當情緒崩潰無法剋制時,想哭就哭吧,記得給孩子解釋清楚,孩子會理解你的!
如果家長沒有對情緒進行簡單的解釋,孩子就有去想象,去戲劇化事實,這樣反而更糟。所以,好好給孩子解釋,對自己好,也對孩子們也好。
家長對負面情緒的態度影響孩子的認知當然,雖然小康君認為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哭,但也不建議家長頻繁在孩子面前哭泣、且採取極端發泄方式,這的確會嚇到孩子,也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我們不壓抑自己的情緒,但也要記得理智表達情緒,家長能好好發泄情緒,孩子也能從家長身上學到很多,比如:
❶ 他會變得更加有責任感,當他去安慰父母時,他會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從而更有責任感;
❷ 他會明白,家是一個不需要偽裝的地方,可以暢快地向家長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對孩子來講,何嘗不是一種安全感呢;
❸ 他會意識到,再強大的人都有脆弱的時候,從而不必逼着自己時刻堅強;
❹ 家長正確應對負面情緒,孩子會模仿家長處理情緒的方式……
所以,不要害怕在孩子面前展露真實的情緒,只要你能好好説話,理智發泄情緒,孩子會比你想象的堅強,比你想象的更加懂事和貼心!
寶媽奶爸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在下方留言區分享一下你的觀點吧~
(文中圖片及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