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剛過5歲生日,從小就是個説話利索的主兒,語言發育不説超前,但在同齡人裏算比較能説會道的。可最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他竟然有些磕巴。就是説話的時候個別發音會重複,比如:“媽媽,你~你~給我讀繪本。”
剛開始沒太在意,以為他就純粹好玩兒。但是沒想到他磕巴的情況越發明顯了。有時候一句話有兩三個重複音,為此我就有點生氣了,玩也要有限度,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個小結巴呢。
於是我非常嚴肅地跟他指出這個問題,質問他是跟哪學來的壞毛病,並強調如果不改以後真的會變成結巴。原以為只是一次認真的談話,可沒想到那之後孩子磕巴並沒有改善,一着急起來倒更像是真的結巴了!
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翻閲了一些資料,再調整了自己的心情之後,決定不再逼他了。我相信孩子只是一時的興起模仿,如果自己心急火燎、態度強硬地去糾正,後果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其實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階段,出現語言不流利的現象是很常見的。突然性結巴,大多是語言發育中正常的學習過程。
孩子兩歲以後,語言能力迅速發展,語彙量也越來越豐富,説話也變得越來越流利。原本説話經常停頓和重複的寶寶,隨着年齡的增長、語言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孩子都逐漸能清晰流暢地表達。
但也有些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説話不順暢,成為人們眼中的“口吃兒”,併為此受到別人的嘲笑和排擠。這不僅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對其身心健康和人際交往等方面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瞭解孩子説話磕巴的背後,或4個原因所致- 先天遺傳因素
口吃和許多“基因病”一樣,會遺傳。如果直系親屬中有口吃的,那孩子出現口吃的幾率就會比其他正常孩子高。據統計,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0%左右,是單基因遺傳。
現已發現人體內與口吃相關的基因組(分別為GNPTAB、GNPTG和NAGPA),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因而使人更容易口吃。
- 生理因素
媽媽們在孕期或分娩的時候生理上受到損害、大腦性麻痹、軀體或神經功能失調等因素,也可能造成孩子出生後説話磕巴或口吃。
另外有研究表明,口吃的兒童在神經結構和功能上,與正常兒童具有明顯的差異。這是由於其左腦未能充分掌握讓語言區域運作的時間性,而左腦過度彌補這個缺失,致使説話不流暢。
- 心理因素
孩子在語言發育期,因為一些特殊的外在原因,使他產生精神壓力,也會導致結巴。比如父母過於嚴格的管教、受到委屈、被打罵以及過度緊張等。
另外,如果孩子説話時情緒波動過大,或受到強烈刺激,也容易出現説話磕巴的現象。比如孩子特別興奮、激動、生氣、難過、害羞、恐懼等等。就好比有的人説,“高興得説不出話來”。
- 模仿和暗示
孩子的模仿能力絕對比你想象中要強,他們遇到説話磕巴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好奇、非常有意思,自己也想體驗一下,所以不自覺就模仿了。
偶爾模仿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模仿的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一種習慣。習慣一旦形成,想改就不那麼容易了。像我家孩子就是這樣,不及時提醒和制止的話,他極有可能會在“磕巴”的路上越行越遠。
家有説話磕巴娃,家長注意別雪上加霜要知道,孩子突然説話磕巴並不奇怪,任何年齡段的孩子都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如前面所説的受情緒、壓力等因素影響以及出於模仿的行為),導致説話不流暢。
如果孩子説話磕巴的時間太久,產生肌肉記憶或條件反射,就有變成口吃的風險!孩子説話磕巴的時間不久,比如一到兩週以內,那麼我們可以用下面7個方法幫助孩子改正:
◆不要責備孩子,也不要總提醒他磕巴,這樣只會讓他更焦慮。
◆要多鼓勵孩子,並經常與之進行一些不會讓他感到緊張的對話。
◆不要總打斷孩子的講話,也不要試圖糾正孩子的説話方式。
◆不要幫孩子説完他接下來的話,不強求孩子重複某個發音或某句話。
◆不要讓孩子強化練習某些詞語或音節,也別要求他降慢説話的速度。
◆允許他避免使用他發音有難度的詞語或音節,並幫助他找到可替代的詞語。
◆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有需要的話可以鼓勵他暫停、深吸一口氣,再接着往下説。
如果孩子説話磕巴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改善,那麼家長別猶豫,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比如去看醫生,找有經驗的語言治療師或心理醫生等。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也需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
1. 學齡期的孩子首次出現口吃的情況;
2. 孩子早期的口吃持續到學齡期;
3. 曾一度消失了的口吃在學齡期再度出現;
4. 孩子的口吃時間短但發展很快,變得越來越嚴重;
5. 孩子因為口吃而變得膽怯,害怕與人交談;
6. 孩子因為口吃而出現面部扭曲或抽動的情況。
寫在最後對於口吃的孩子,主要的干預方式應採取關心愛護、心理疏導的方式,給孩子加強營養,使他放鬆心情,分散注意力,爸媽再耐心地引導。
也可以給孩子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像唱歌、跳舞、口才表演等。或者採取一些口部訓練、調整呼吸運動的方法,相信慢慢就會有所改善。
若非嚴重的先天性或生理性的問題,孩子口吃一般預後良好。大約有80%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會再口吃,極少部分需要持續的干預且會伴隨進入成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