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黃昏鬧”是正常現象嗎?跟着兒科醫生學習,解決黃昏焦慮感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健康

新生兒的護理工作簡單又複雜,簡單在於除了母乳和更換尿不濕,寶寶大多數時間都處於睡眠狀態。而複雜在於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導致寶寶隨時都會出現哭鬧不止的現象,為此家長可以説是身心俱疲。

寶寶“黃昏鬧”是正常現象嗎?

96後寶媽小云上個月剛生下小寶寶,可她的情緒卻反而更為煩躁。按正常道理來説,懷胎十月好不容易成功“卸貨”,這時候情緒應該是輕鬆且快樂的,畢竟寶寶誕生後終於組成了一家三口。

但對於小云來説,她原本也以為養育寶寶很輕鬆,畢竟媽媽和婆婆一個照顧孩子,一個伺候月子,完全不需要她操任何心。可無奈的是,起初一個月的時間內寶寶確實吃完奶就睡覺,不論是她還是家裏人都誇寶寶是不折騰人的小天使,可最近寶寶的表現卻極為“異常”。

原來,寶寶最近到了下午五六點鐘就開始哭鬧,起先大家都認為寶寶可能飯量變大有了飢餓感,於是她給寶寶不停地餵奶,但寶寶卻吃兩口就又繼續哭。這時婆婆稱夏天到了寶寶可能穿着尿不濕很難受,但脱下尿不濕依舊哭得小臉通紅。

為此,原本月子裏養得白白胖胖的小云十天內瘦了15斤,陪着孩子一起心焦煩躁。畢竟,帶娃看醫生時沒檢測出任何健康問題,用醫生的話可能就是進入了“黃昏鬧”階段。

關於寶寶“黃昏鬧”的知識,家長知道幾個?

1、什麼是黃昏鬧?

顧名思義,“黃昏鬧”多指寶寶在黃昏時間段的哭鬧行為,一般持續時間為一兩個小時。根據研究表明,嬰幼兒的體温會在下午時段達到頂峯從而影響睡眠,進而出現啼哭不斷的現象。當然,還有兒科專家認為3個月齡內的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一到傍晚也會像成年人般疲憊,因而只得通過哭鬧發泄自己的壞情緒。

2、寶寶“黃昏鬧”現象正常嗎?

國外兒科專家曾對100名寶寶做過研究,結果顯示超過80個寶寶會出現“黃昏鬧”現象,並且多發生在哺乳過後的傍晚。最重要的是,這些新生兒的月齡多在3個月以內,可見黃昏鬧屬於常見現象。

造成黃昏鬧的三大關鍵性因素是什麼?

1、寶寶進食量有誤:大多數家長養護新生兒都集聚規律,一般在孩子睡覺醒來後會給予母乳餵養,這時寶寶的情緒狀態差可能進食過多也可能進食過少,繼而身體需求沒有達到滿足所以會通過哭鬧方式呈現。為此建議家長根據孩子的需求餵養,孩子能吃就吃,不能吃就少吃,畢竟少量多餐原則對寶寶而言是可行的!

2、內心沒有安全感:到了黃昏的時候,房間的光線亮度相較於白天確實更黑,這時寶寶對周圍的反應可能比較敏感。在加上大多數黃昏時分寶媽都在忙於做飯或者做家務,所以這時候寶寶醒來沒及時發現媽媽的身影就會沒有安全感,因此哭鬧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為此寶媽不妨打開房間的燈或者放放輕音樂緩解寶寶的焦慮情緒。

3、可能出現腸絞痛:大多數寶寶吃母乳過快或沒有及時消化,導致腹部脹氣或腹瀉,這也就會引發腸絞痛情況,一般多發生在寶寶母乳進食過後。值得注意的是,腸絞痛除了黃昏時分其他時間段也會出現,因此家長不確定的情況下可以帶娃去醫院檢查治療。

寶寶“黃昏鬧”現象至多存在2個月的時間,在這階段內家長任憑怎麼哄勸都難以解決問題,但可以帶娃離開房間多呼吸新鮮空氣,或者利用外界新奇的事物吸引孩子的興趣,這樣也能讓寶寶快速停止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