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寧願孩子少哭,也要滿足娃的需求,別不信,2個對策用對了強百倍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健康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孩子要什麼?你會給什麼嗎?

還是不要什麼,偏要給他什麼嗎?

孩子的索求和家長的給予,通常有時候是按反着來。

孩子要一架小飛機,很多的家長的回應就是硬是不買,孩子就哭了大半天,大半天過去了,孩子哭着不吃飯。按照大人的一貫的意見,就是不要慣着孩子,讓他哭,那這樣也沒有一個解決的辦法,對孩子也不好,對家長帶娃的生活也會帶來很大的麻煩。

對策一:事前解決,事後溝通

有一個孩子拉着他的奶奶,要買一個恐龍。在街上哭啊,走了1里路,一直哭。走到半路的時候,他不走,他奶奶去拉他,他反臉咬了奶奶的手臂上一個深深的牙印。

因為咬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很疼,奶奶的第一反應也給孩子拍了一巴掌。

這樣的方式就是倆個人僵持着,孩子哭,家長不理。

事情並未得到解決,真正的辦法就是以我親身的經歷,我覺得應該是先給他買恐龍,買完之後,再好好地跟他溝通,再好好地引導孩子。

你如果跟孩子説,“下一次我們就不買了啊,就買這一個,就是最後一個了。”孩子的回答肯定是好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好好的説一大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跟孩子説一大堆的情感引導,可拿其他孩子作為榜樣作為引導,然後把重心轉向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這樣的好處是有的,孩子可以把精力分散在重要的事情上。

對策二:多陪陪孩子,別讓孩子有空閒的時間?

孩子一無聊的時候,他就會想着一些什麼事情呢?

1.要吃的

2.要好玩的

3.要好看的

除此之外,可以把它引導到其他的方面都跟孩子參加一些互動小活動。

這孩子進行一些互動遊戲可以有哪些好處?

  • 1.增加孩子的執行力
  • 2.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
  • 3.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

安排一些可以互動的活兒給孩子幹。凡是家長需要乾的活,需要做的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只要不是很重的活,而且還可以讓孩子打下手。

比如:小結一個人帶着他的孩子在家家裏的家務事很多,其他人也幫不了忙,孩子是最好的幫手,孩子可以做一些什麼事情呢?

  • 她讓孩子收拾桌上的東西,和地面上的東西;
  • 讓孩子遞一個抹布;
  • 讓孩子去把熱水袋拿來;
  • 讓孩子去拿一根勺子;
  • 讓孩子去拿一個杯子……

別看這些小事情,這恰恰是可以訓練孩子的執行力,理解力,溝通力和動手能力。

因為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會表現出了一些問題,比如:

  • 找不到東西
  • 速度比較慢
  • 專注力不夠
  • 拿錯東西
  • ……

遇到的問題,家長就可以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是訓練家長的耐心和教育能力。總之對彼此都是非常鍛鍊的事情。

有了這些事情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能把孩子溺愛玩具的事情,完整地嫁接過來。

寧願孩子少哭,也要滿足娃的需求,別不信,上面2個對策用對了強百倍,這是可以激勵孩子越變越好的妥協辦法,用過了就會覺得不錯,孩子開心,家長也不用花太多錢去買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