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懶惰不全是他的錯,“懶鼠”實驗告訴你,懶惰真的會“遺傳”
懶惰是我們在平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壞習慣,在不少人的心目當中,這個詞對於我們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改變自己的寶寶,讓他們避免形成這種習慣,對於不少人來説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麼我們的寶寶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習慣呢?
有不少人對此可能也比較感興趣。其實如果想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那麼還是需要通過一定的試驗來進行説明的。
密蘇里大學的弗蘭克教授與邁克爾研究員就做了這項遺傳基因特徵可能與人的懶惰有關的的實驗:
他們選取一批健康的老鼠,然後把它們放在籠子裏來觀測他們主動運動的奔跑量,然後再看它們繁殖的後代主動的奔跑量,一直這樣重複測試下去就會發現跑得最多的老鼠和跑得最少的老鼠他們的祖先是不一樣的。
通過不斷持續的觀察:
弗蘭克教授發現比較勤勞的老鼠所遺留下來的基因,導致他們的後代也是比較勤勞的,而比較懶惰的老鼠所留下的基因,導致他們的後代相對來講比較懶惰
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可以判斷出一個老鼠是否喜歡運動和他們的基因有着非常明顯的關係。
通過這個實驗的數據我們也可以推測判斷出這種情況放在我們人類身上也是有可能的。因為我們人體和老鼠都是屬於哺乳動物,所以人體和老鼠的結構上面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肯定是我們身體的某一個器官影響到了我們是否比較懶惰,所以這和我們人類的遺傳因素也有可能有一定的關係,如果想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懶惰那麼根據他的前輩們也能夠得出結論。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得知原來孩子的惰性並非孩子故意而為,基因遺傳有着一定關係。
雖然先天因素會對我們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人類畢竟是屬於高等動物,所以先天因素對於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弱的,更多的還是後天的因素對於我們的影響,如果一個家庭當中的大人平常總是比較懶散的做起事情來也比較拖拉,那麼就很容易影響到寶寶,如果我們的寶寶一直在這種環境當中成長那麼他們將來做事情的時候也會養成比較懶惰的性格。特別是在寶寶年齡比較小的時候更是他們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
不僅家長會對自己的寶寶造成影響同時不良環境對於自己寶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我們人類是處於一種社羣交往的動物,所以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和羣體一起生存,如果我們交往的朋友在平常總是比較懶惰或者不注意個人衞生那麼也會對我們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太過於注重自己的形象反而會格格不入,最終就會導致我們慢慢的養成不良習慣。
由於現在的家長都喜歡精養孩子,所以在很多家庭當中,寶寶所有的事情都是被所有的家長來進行包辦了,無論是他們需要做什麼事情都會有大人來幫助他們手把手的做好,最終對於我們寶寶的個人習慣養成,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父母一手把寶寶栽培成從成懶惰的習慣,無論是什麼事情他們都不願意自己動手,希望其他人能夠幫助他們做好,這樣對於他們的未來發展以及融入到羣體當中產生的負面影響都非常大,對於我們未來的發展限制也是特別明顯的。
泰勒曾説:
“懶惰等於將一個人活埋。”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寶寶的惰性。那麼要做事情,就是先要改變自己,我們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勤勞的習慣,就這樣在我們寶寶變得比較懶惰或者邋遢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義正言辭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法,讓我們的寶寶更好的養成這種習慣,所以我們在平常給自己的寶寶樹立榜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寶寶在面對各種事情的時候以我們為模板來努力的約束自己。
不少寶寶在平常比較懶惰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們不知道我們平常經常懶惰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所以他們總是把一些事情拖延到以後再去做,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要和他們主動的進行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們如果繼續這樣做會產生什麼樣的嚴厲後果,而這些後果對於我們的正常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通過我們和自己的寶寶進行詳細溝通之後就能夠給寶寶有非常強烈的説服能力,那麼最終起到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為了能夠讓我們的寶寶得到更好的鍛鍊,所以我們在和自己寶寶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他們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儘量的讓他們自己獨立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寶寶獨立能力得到鍛鍊,同時也能夠從小養成比較勤勞的習慣。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變得勤奮同時讓他們長大了之後和其他人更好相處也能夠起到不錯的幫助作用。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家長對於自己寶寶都是非常疼愛的,雖然疼愛自己的寶寶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堅守自己的原則,而這些原則對於寶寶未來的成長是有着至關重要作用的,如果我們在面對自己寶寶的時候沒有辦法堅守原則就很容易讓我們的寶寶陷入畸形發展的情況當中,這樣對於他們未來影響非常大,甚至還有可能養成一些很不好的習慣。懶惰便是其中一個。過度的疼愛是禍害,看完這篇文章的您,學會了如何糾正寶寶的惰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