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1歲前是培養孩子關鍵期,父母無知耽誤孩子一生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像樹苗的生長一樣:種子在泥土中生根發芽,拼命吸取營養,最終成為參天大樹。當然這成長的過程也是要經歷風雨並且給予呵護的。類比到孩子成長過程,我們父母也要對孩子的成長的關鍵期給予看護和培養。

哪一個年齡是培養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呢?

李玫瑾教授給出答案:“孩子出生後第一年便是關鍵期。”但是往往在很多時候,一些父母無法在一歲前培養孩子,高中教師付麗就出現了教育孩子的難題。

付麗和自己丈夫都是高中教師,兩人為了在大城市安家,都在高中學校擔任了一定的職務,工作很忙。隨着兩人年紀越來越大,便商量着要個孩子,但是兩人在帶孩子這方面發了愁。

原來,付麗的婆婆和公公早早的去世了,付麗的父母一直在鄉下住,適應不了城市生活。付麗夫妻和付麗父母商量後,便決定孩子三歲前讓付麗父母帶,等孩子能上幼兒園便接到城市裏。

不久後孩子便出生了,付麗的父母帶着孩子住鄉下。付麗和丈夫有時候會在節假日和週末去鄉下看孩子,有時候也會讓付麗父母過來小住一段時間。等到孩子三歲時,付麗便把孩子接到了自己身邊。

但是,只是短短的相處了一個星期,付麗就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小毛病。比如,吃飯喜歡挑食、經常發脾氣、衝別人大喊大叫。而每當付麗想要教導孩子時,孩子總是哭着找姥姥。付麗對於孩子出現的這種狀況也是無奈和心酸。

其實付麗所經歷的可能是中國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的情況:年輕一代忙於工作,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當孩子回到父母身邊時卻會出現“孩子跟父母不親”的情況。其原因是面對父母的時候孩子沒有安全感。

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或者處於成長關鍵期時,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注重陪伴的質量

我們都説“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高質量的陪伴更是將愛意間接地表達出來。我們所提倡的高質量陪伴,不是説父母陪在孩子身邊就可以了,而是指父母在陪伴孩子時,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和關心。

比如,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父母可以聽孩子説一些學校裏的故事,並從孩子角度表達自己看法。還可以帶孩子去海洋館或者動物園遊玩,給孩子講解自然科學知識,而不是在孩子身邊低頭玩手機,將孩子和自己隔離起來。

2、將道理滲入生活

就如同剛才我們所説的,當父母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作為父母可能面對孩子哭鬧免不了一頓説辭,孩子聽的時間久了就會感到厭煩。這個時候家長就要適當地改變自己講道理的方式了,可以將道理融入生活中的大小事,讓孩子潛移默化地接受。

其實不管父母有沒有錯過培養孩子的關鍵期,當培養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都應該積極做出應有的、合理的改變,這樣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8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教授:1歲前是培養孩子關鍵期,父母無知耽誤孩子一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