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童年時期,一定要讓孩子吃4種苦,他未來走的更遠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健康

小時候,老人家跟我們説:“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説,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
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着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比如下面這四種苦,要懂得讓孩子去承受。
1、學習之“苦”
不想讀書,覺着讀書辛苦?現實的生活會誠實地告訴他們,不讀書的人生會更苦。
孩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必須努力出人頭地,才能有資格享受果實!因為成長的道路必須自己走,沒有人能代替你長大。父母只能努力地催促你上進,望你快點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人生充滿變數,三毛曾説:“沒有根基的人,將來走任何一條路,都比那些基礎深厚的人要辛苦和單薄。”
為人父母,我知道學習有多苦,但我更知道不學習的人生有多苦。所以,即使再愛孩子,我還是會選擇讓他承受學習的苦。
學習,雖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絕對是相對輕鬆的一條路。
2、勞動之“苦”
生活中很多父母愛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幹一點兒髒活累活,覺得孩子只要好好讀書,家務活可以基本不沾手。
你想,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進入社會,能吃得了苦、努力奮鬥的幾率有多大呢?
要讓孩子意識到,他們現如今享受的安逸生活,是父輩用勞動、汗水,以及手上磨出的老繭換回來的。如此才能傳承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美好品德,鍛鍊他們抵禦挫折的能力。
愛孩子,先從捨得用孩子開始,從日常的家務開始。
3、自律之“苦”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賴牀,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歡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説自律,似乎很難。
但是,一個人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開掛。很多成績優異的孩子,與其説是熱愛學習,不如説是願意堅持學習,懂得自律。
一個自律的孩子,眼裏有風景,心中有夢想,內心篤定而自信。因為他知道,他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在拉近自己和夢想的距離。而自律讓他堅信,只要努力了,總有一天,夢想會開花結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律是可以「遺傳」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就要做什麼樣的人。自律,是我們自己的翅膀,也是送給孩子的鎧甲。
4、批評之“苦”
如今的父母,很多都捨不得管孩子,更捨不得批評孩子。做父母,對孩子,寵溺很簡單,對孩子任性説“不”才難。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適宜的批評,讓他知道哪裏做錯了,如何彌補犯下的錯誤,否則孩子只會越來越驕橫,甚至打不得、罵不得、説不得。
孩子,批評,真的是一門藝術。批評的目的不是認錯,而是改錯;不是壓制,而是成長!
批評是一種智慧;批評是一份愛心;批評是一片袒露的真誠;批評是一腔恨鐵不成鋼的期待與厚望。因此,我們要以一顆寬容的心深深地感激,感恩批評。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變得更好,少受一些生活磨難,但是不管你再怎麼愛護他們,都必須讓他們嚐到這些苦,這才是你們給孩子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