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於是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處處要求他們,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小朋友偏偏要和自己反着幹,家長越是不允許的事情,他們越是喜歡做。
鄰居家可謂是真正的書香門第,一家人都在學校當老師,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對家中小朋友的要求非常高,從小就很看重生活習慣,但卻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小時候發現孩子喜歡吃手,覺得這樣不太衞生,便嚴厲制止。
只要發現孩子吃手就把手拿出來,但是小朋友依舊我行我素,於是一家人想出在手上抹苦瓜汁的辦法,幾次之後,小朋友確實不吃手了。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想不到孩子上學之後又出現這種問題,只要家長不在自己的身邊,孩子就啃指甲、咬鉛筆。
可是這一次想要制止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鄰居表示自己軟的硬的就試過了,依舊改不掉孩子的壞習慣。其實,小寶寶吃手並不是壞事,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家長一味地制止反而會傷害到他們。
有些時候,家長眼中的壞毛病其實是好事,如果自家孩子出現這幾種壞毛病,家長就偷着樂吧,這很可能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
第一種表現:調皮搗蛋。
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家的孩子特別"煩人",調皮搗蛋樣樣精通,精力旺盛得不得了,自己也打過罵過,可是就是沒有效果。家中的長輩經常會説:"孩子皮點好,調皮的孩子聰明。"事實證明,這句話並不是毫無依據的。
活潑好動的孩子正説明他們的思維能力更強,他們看到新鮮的事物更想要探索,比如孩子喜歡在沙發上蹦,在家長的眼中孩子實在調皮,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是在感受為什麼沙發軟軟的,為什麼蹦上去還能回彈回來?所以家長要學會讀懂孩子背後的意思,這樣才能更好的瞭解孩子,理解孩子。
第二種表現:"小話癆"。
家長都是矛盾的,小朋友不會説話的時候整日緊張,生怕他們不會説,説不清楚。可是等到小朋友會説話之後又覺得這孩子怎麼那麼煩人,每天小嘴巴都叭叭叭不停。其實這正説明小朋友的探索慾望比較強,他們整天跟在自己的身後問東問西,是因為他們想要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熟悉這個世界。
第三種表現:扔東西。
一般處在1—2歲的小朋友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不管手裏拿的是什麼東西,都是一股腦地往地上扔,從來不擔心會不會把東西摔壞,會不會傷到自己。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不過是在探索,他們在偶然間發現,不同的東西掉在地上會出現不同的聲音,他們想知道更多的東西是不是一樣,於是就出現了什麼都往地上扔的情況。
家長要如何引導寶寶的智力發育呢?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首先,尊重孩子。
家長要知道,我們雖然身為父母,但是這並不代表着我們能夠主導孩子的人生,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他們自己判斷的,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行為。有些時候,孩子"不聽話"的動作其實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家長一味地制止只是在阻礙他們發展。
其次,相信孩子。
自信心是每個人成功的支點,如果沒有自信心,就沒有把阻力化為動力的能力,更不可能戰勝困難,走向成功。而父母是孩子最信任並且依賴的人,家長在生活中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情。
比如孩子正在認真的寫作業,家長一會兒問一遍"寫完了嗎?"一會過來看一看,這其實就是不信任的表現,信任不能只是嘴上説説而已,而是要在生活的大事小事中完全的證明這一點。
最後,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調皮最明顯的表現其實就是犯錯,就算是家長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別説孩子了,他們才剛剛進入世界,他們還需要更多的學習和熟悉,而犯錯正是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家長要做的不是制止孩子,而是抓住他們犯錯的機會,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等到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時,他們能夠完美的避開錯誤選項。
寄語: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無論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是調皮的、安靜的、還是乖巧的,這都是他們獨特的特點,家長不應該因為自己"不喜歡",就逼迫孩子改掉他們的缺點,而是根據他們的性格,選擇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讓他們向着自己的人生道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