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個月開始學走路都算正常
注意哦,這裏説的是開始學走路,要寶寶走得很穩可能需要更晚。其實,太早了反而會對骨骼發育不利,所以寶寶14個月不會走很普通啊,而對於那些寶寶剛滿一歲的爸媽,更想問你到底急個啥?別忘了,他會走以後,你會更慘哦
太晚走路需注意
如果寶寶過了15個月還沒有開始學走路的跡象,爸爸媽媽就要注意多觀察、刻意進行引導了;而如果到了18個月,寶寶用盡洪荒之力還是不能踏出第一步,趕緊去請教醫生別耽誤。
寶寶走路有差異,別瞎比其實,寶寶開始走路的時間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體型、性格、是否多和同齡小朋友接觸有模仿機會等等。
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孩子就會使用自己的語言---“嬰語”來跟你交流。新手爸媽剛剛“上路”,很多時候都沒有辦法完全讀懂的“嬰語”,總是感覺手忙腳亂的。
比如寶寶身體不舒服,如果不能第一時間讀懂寶寶身體所傳遞地“嬰語”,對寶寶的影響就會很大。那麼,小寶寶到底有哪些難懂的“嬰語”呢?各位父母認真學習以下“嬰語”單詞紅寶書,就一定可以順利通關!
“嬰語”單詞--濕疹
釋義:
濕疹是很多寶寶都會得過敏性皮膚病,一般新生兒至2歲的寶寶發病比較多。大多表現在頭面部、頸背和四肢,有着一些小小的紅色丘疹或斑疹。濕疹與很多因素有關,過敏體質的寶寶,食用如雞蛋、魚蝦類含蛋白質的食物就會因為過敏而出現濕疹。
而缺鈣造成血管低鈣性痙攣會加重濕疹。如果患了濕疹,平時很多的因素都會加重濕疹,所以爸爸媽媽要經常給寶寶洗澡,少給寶寶使用一些化學用品,根據寶寶的體質來補鈣。濕疹密集成片或癢得厲害時,一定要趕緊去看醫生。
“嬰語”單詞--腸絞痛
釋義:
在寶寶餓了、尿了、熱了的時候總是通過哭泣來表達。可是,有一種哭鬧總是出現在傍晚或凌晨,並且不容易哄,這就可能是腸絞痛造成的。在寶寶未滿4個月時,其腸壁神經發育尚不成熟,腸道蠕動不規則、蠕動過快,會讓寶寶感覺到痙攣疼痛。
腸絞痛發作時,寶寶經常哭得很響,同時會握拳踢腿。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抱着寶寶進行安撫或是輕揉寶寶腹部,讓寶寶好受一點。
“嬰語”單詞--夜驚
釋義:
如果寶寶在半夜總是驚醒,同時在後半夜會出汗、枕禿的話,寶寶可能正處於佝僂病早期階段,是身體缺乏維生素D或鈣質的信號。寶寶體內維生素D和鈣不足的話,會造成一系列神經症狀,如夜間多汗、夜驚、哭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