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以下3件事上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獨立,未來更有出息
每個家長都是輔導作業前母慈子孝,輔導作業時雞飛狗跳。
家長們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所以總會用高標準要求孩子,難免會在孩子犯錯時進行斥責與嘮叨。
但是家長打着為孩子好的旗號,嚴格要求孩子,不僅會引發孩子的牴觸心理,還會拉遠彼此的親子距離。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忍耐是最大的智慧。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説,如果家中有12歲以下的孩子,媽媽在以下3件事上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獨立,未來更有出息!
學會三“忍”,孩子更優秀:
一、“忍”住催孩子
我發現了一個現象,性格慢的媽媽,有了孩子以後也變成了一個急性子。
從早上一睜眼開始,媽媽就開始催孩子洗漱、穿衣、吃飯,放學後又開始催孩子寫作業、上牀睡覺。
媽媽們害怕孩子耽誤時間,上課遲到受到批評。
日本一名小男孩前一段時間引發了熱議,這名年僅9歲的孩子,早上自己起牀、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書包,然後自己出門吃早飯。
所以媽媽們千萬要忍住催孩子,只有讓孩子自行掌握時間觀念,孩子才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變得更加獨立。
每一個温温柔柔的女孩,有了孩子以後都難免變成河東獅吼,媽媽們反省一下,孩子犯錯時,我們是不是總是忍不住發火,撒氣?
當時吼完心情很舒服,孩子也及時改正了,但是媽媽們可以發現,經常對孩子發火,孩子竟然有時會把火撒回來。
我昨天發現,平時我發火的時候,女兒都很安靜。可昨天晚上我沒忍住發火以後,我發現孩子竟然喊了回來。
不難想象到,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未來很容易遇事情緒失控,用發火解決一切。
媽媽們一定要“忍”住不發火,看到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先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然後再平和的對孩子開展教育。
因此媽媽們要記住,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三、“忍”住不幫忙
媽媽們雖然習慣性地吐槽孩子什麼都幹不好,但平常還是會主動地給孩子幫忙,我鄰居家的孩子,今年都12歲了,褲子都不會自己脱。
家長們總是在生氣的時候,斥責孩子什麼也不會,但是捫心自問,我們給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了嗎?
日本那個小男孩,之所以那麼獨立,就是因為他的父母很放心,給予了孩子自己做事的空間。
長大後不變成巨嬰就不錯了,還談什麼有出息呢?
如果媽媽們想要孩子未來有所成就,就要從不幫忙開始,這才是最正確的教育模式。
一、多領孩子接觸同齡人
媽媽只圍着孩子轉,孩子只依賴媽媽,這兩種教育模式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並且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為了孩子好,家長可以領着孩子多接觸同齡人,陌生的交際圈對培養孩子的性格很有益。
孩子在與同齡人進行交談時,會加深與世界的聯繫,更加自信開朗。
慢慢的孩子就會有勇氣參加更多的活動,嘗試不同的東西,會變得越來越獨立。
要想讓孩子獨立,就要給孩子提供自己完成某件事的機會,做到循序漸進地訓練孩子。
可以從做家務開始,孩子會在做家務、整理自己書包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成就感,然後家長在逐漸加深難度,比如讓孩子自己做作業等。
讓孩子從依賴父母變得獨立自主,這是一個漫長又緩慢的過程,媽媽們不要太心急。
加油打氣的鼓舞會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需要看一些育兒書籍,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動規律,掌握更多的科學引導方式。
《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這套書中針對孩子平時不獨立、磨蹭等發育階段,用漫畫與故事的方式,提出了科學有效的教育建議,幫助孩子樹立獨立品格,
而《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除了培養孩子的獨立的意識外,還綜合地解決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喜歡找藉口、遇到困難就放棄、自卑、不敢表達等不良性格特點。
想要孩子有出息,就要培養孩子樹立獨立的品格,我國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直言,3到6歲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時期,最晚不要超過10歲,家長可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