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何一入睡就出汗?
經常聽家長説:“寶寶一睡覺枕頭、睡衣就會濕透。”這是怎麼回事?出汗是身體調節體温、水液代謝的重要方式,受環境温度、精神、神經、內分泌、疾病等因素調節,如環境温度過高、穿衣蓋被過多、快速吃進熱食、劇烈運動後、哭吵、緊張等情況下出汗,是機體調劑體温的一種方式,是正常現象。
若在安靜狀態下、正常環境中,全身或局部仍有出汗過多甚至大汗淋漓,則不正常。此時多汗和一些疾病有關,如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結核等,需要進行相關檢查,治療原發病方可緩解多汗現象。
小兒臟器發育不全,自主神經自我調解功能不完善,且代謝旺盛,平時較成人易汗出。小兒入睡或活動時僅頭部、背部微微汗出,無其他不適,實屬自主神經調節功能不完善的一種表現。
部分孩子生來“氣虛”,或久病、大病導致“氣虛”或“氣陰兩虛”而多汗;或感受外邪導致機體營衞不和、或疾病時調理不當、過用發散性的藥物致津液外泄而多汗;還有部分屬於平時喜食葷菜,但消化功能又不足,日久化生濕熱,迫蒸津液外出而多汗。因此,小兒多汗有虛、實之分,虛證有衞氣不固、營衞失和、氣陰虧損,實證多因濕熱迫蒸所致。
若睡中汗出,醒時汗止即為盜汗,多以陰虛為主;不分醒睡,無故汗出者為自汗,多以氣虛、陽虛為主;對於兒童來説,臨牀上多以自汗、盜汗並見為主。
若小兒多汗首先要明確病因,先排除因缺鈣、感染、甲亢等導致的繼發多汗;其次根據伴隨症狀具體分析,如自汗,以頭、頸、胸背汗出為主,活動後明顯,平時體弱多病者屬於氣虛,當以補氣為主。
汗出全身伴手腳冰涼、怕風寒的自汗屬於營衞不和,當以補氣兼調和營衞為主;盜汗伴消瘦、低熱、口乾、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者為氣陰不足證,治療當以益氣養陰。
若汗出膚熱,汗漬色黃,伴口臭、便秘、小便黃、大便黏等,則屬濕熱迫症汗出所致,此時不宜補,當先清化濕熱。
平時父母應該怎麼護理?
1、注意調理,避免坐卧當風。
2、注意衞生,勤換衣被,平時可用清潔紗布或乾毛巾墊於背部,防止受涼感冒。
3、飲食方面,不宜食辛香發散之品,並且少食冰冷、油膩甜食,適當控制葷菜攝入量以免積食。
4、建議患兒運動適度,增強體質,並宜循循善誘,防止精神緊張造成汗出。
作者:孫豔豔(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醫科醫生)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唐聞佳
圖片來源:文匯報資料照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