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桃汁
暑假進入尾聲,不知各位是怎麼帶娃過的?
安徽一位爸爸帶女兒過暑假的方式,在抖音上徹底火了,引來45萬人圍觀,1267萬點贊!
這位爸爸叫汪建波,39歲,帶着12歲的女兒和14歲的外甥女,花了18天時間,從安徽安慶走到浙江杭州,共計566公里!
每天,他們要頂着烈日走幾十公里,腳上磨出水泡,汗水在衣服上析出了鹽巴,只要不是狂風暴雨,就不會停下。
而且,女兒還要負責全程的路線規劃和食宿安排,爸爸只負責跟着走。
這一路雖然很苦,但也驚喜不斷:
有下大雨特地接他們避雨的大姐;
有送西瓜解渴的熱心老闆;
有為孩子們煮麪、送10個雞蛋的奶奶;
還有一條跟了兩公里的小狗,為了照顧它,女兒幾乎花光了零花錢……
旅途結束時,姑娘被曬得如同泡了醬油,可是她的表情卻告訴所有人:
有爸爸陪着的暑假,是最幸福的!
為什麼要帶女兒徒步?背後的原因竟然有點讓人心酸。
原來汪建波已經離婚,平時女兒和前妻在安徽,自己在浙江組成了新家庭,還有一個兒子。但離婚只是解除婚姻關係,並沒有解除對孩子的愛。
所以他決定,每年都要抽出時間陪女兒徒步,既能鍛鍊體能,又能增強社交能力、獨立意識,更是難忘的回憶。
父女倆一路説説笑笑,互相加油打氣,雖然平時很少見面,卻培養出無比堅實的「革命友誼」。
女兒用「兄弟」二字來形容她與父親的關係。
俗話説,多年父子成兄弟,父女何嘗不是如此。
都説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小公主,其實還有一種父女關係像兄弟。
可以偶爾沒大沒小、玩耍打鬧,可以一個下午一壺茶,無話不談,也可以相互鼓勵扶持,共度生命的難關。
像兄弟一樣,一起玩一起鬧心理學家Michael E.Lamb説:
在我們的社會和文化中,一直以來都更重視母親作為照料者的角色,而將父親的角色簡化了。
爸爸和媽媽帶女兒,效果真的不一樣。
記得之前姚明「蹭」女兒姚沁蕾上了熱搜。
10歲的姚沁蕾在户外打野球,面對幾個男隊員的包圍,氣勢絲毫不輸。
而姚明則站在場外,叉腰靜靜看着女兒,浮出一抹慈愛的微笑。
後來,他也忍不住走進去和孩子一起玩,運球,投籃,輕輕鬆鬆就進了一球。
雖然姚明説不希望女兒吃體育的苦,但從3歲起就經常陪女兒玩球。
小小的姚沁蕾在球場上跑跑跳跳,伸長脖子為爸爸喝彩,眼裏都是無比的幸福和崇拜。
和爸爸當隊友,真是太酷了!
想起科比也常常教Gigi籃球,總是碰一鼻子灰:
「女兒,你或許應該這樣投籃……」
「我不用你教我。」
「女兒,你下次搶到籃板時可以這樣……」
「可是教練説……」
是不是像極了相互吐槽、又彼此深愛的好兄弟、好隊友?
和爸爸成為兄弟和戰友,女兒會產生無比的自豪感和安全感。
媽媽的陪伴,一般是靜態、温情、精神化的,趨向於安全穩定;
而爸爸的陪伴往往是動態的,尤其是富有集體性和冒險性的活動。
常和爸爸運動玩耍的女孩,能更好地運用邏輯和規則,理性看待事物,也更抗壓、耐挫。
有研究表明:
爸爸每天帶孩子運動鍛鍊12分鐘,就能改進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閲讀理解能力和認知技能,甚至能使成年後收入提升30%。
陪孩子和陪兄弟是一個道理,用不着朝夕相處,形影不離。
有空一起踢場球,跑跑步,下盤棋,哪怕就一個下午,也足以共同成長,愈加親密。
像兄弟一樣談天説地武志紅的女兒在日本留學時,每次打電話回家,兩人都要聊三四個小時。
其實,他們聊的不過是朋友八卦,戀愛煩惱,東拉西扯,一點營養都沒有。
然而這種「廢話一籮筐」的關係,卻讓我無比羨慕,因為我和父親之間的相處模式,幾乎一直都是沉默的。
小時候,只要媽媽不在家,我和爸爸半天都説不了一句話。
長大後每次打電話回去,一聽是爸爸接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媽呢?」
媽媽告訴我,每到這個時候,爸爸眼裏都會閃過一絲落寞。
我知道,父愛絕不會比母親少。但就像武志紅説的,父母最缺的,是和孩子説「廢話」的能力。
為了保持威嚴,或是不善言談,沉默的父親尤其普遍。
然而父女間最可貴的,不是血緣也不是父慈女孝,也不是養育與反哺,而是「親密感」。
拋開身份,相互平視,像兄弟一樣交心交底的父女,能更加輕鬆舒適,充分感受到彼此尊重、接納和鼓勵。
美國密西根大學調查顯示:
69%的女孩,認為自己的自信心更多來自於父親的讚揚和鼓勵。
對於女孩來説,媽媽是分享小心思和悄悄話的閨蜜。
而爸爸更像共患難、共進退的朋友,是在迷茫、脆弱、困惑時,挺身而出的兄弟。
像兄弟一樣,敞開心扉談感情知乎有個問題:
父親的言談舉止是不是直接決定了女兒未來的擇偶標準?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爸爸説,他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不是有多成功的事業,而是女兒想嫁給像爸爸一樣的人。
澳大利亞學者史蒂夫·比達爾説:
爸爸是女孩從「男性星球」來的私人使者,他教會女兒如何異性相處。
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第一個異性,父女的相處模式幾乎決定了女兒與異性交往的模板。
好的父親,都不會和女兒缺少一次關於愛情的長談。
但對於絕大部分男人來説,這仍然是個羞澀的話題。
樂嘉曾經寫了一封長信,和15歲的女兒談感情。
他聊自己的初戀,告訴她「好的感情會讓你們滋生向上的力量」;
他拆解男人花言巧語的招式,提醒她別上當受騙;
即便女兒真的犯了錯,他也表明了態度:
「無論發生什麼,我會是你堅強的後盾。」
沒有長輩的説教和規訓,就像一個幽默又暖心的大哥,在嬉笑怒罵之間,傳授給你人生的「武功秘籍」。
《養育女兒》書中説:
對於女孩來説,從爸爸身上,她可以學到如何與男性相處的技巧,而這些能幫助她將來與男生相處時變得自信,且不易被男生操控。
父親八卦一下女兒的青春悸動,女兒借鑑一下父親的感情經驗,女兒會對愛情更有信心和期待。父親也會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和孩子,在交流和碰撞中成長。
父女一場,不該總是一個高高在上,一個聽話順從,太冰冷,也只會讓彼此漸行漸遠。
最好的父女關係,在我看來就是「血緣上是親人,情感上像兄弟」。
你強大時,給了我充足的力量;我成長了,也可以為你遮風避雨。
願天下所有父女,既是最親的人,也是最棒的夥伴。
作者:桃汁,間歇性雞血的不自由撰稿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