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太磨蹭,用的這一招勝過催促千遍,育兒一切難題,我給你答案,關注我私信我,幫你分析解答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育兒困惑。一位媽媽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説她7歲的女兒曾經是個磨蹭大王,早上起牀你叫上幾十遍,好容易把她從被窩裏拉出來,剛披上件衣服就順手翻開了一本漫畫,又被催了好幾遍,這才慢吞吞地放下書,扣上衣服去洗漱。吃早飯時,一手拿着燒餅,另一隻手卻忙着把落在桌子上的芝麻收集起來,再一個個的把它們彈出去,玩的津津有味。要不是媽媽不停的提醒,她好像完全不記得今天要去上學這回事,該怎麼讓孩子動作快起來呢?媽媽分析了一下女兒的情況,發現她磨蹭並不是因為沒有能力快,要是出門帶她看電影,她的動作比誰都積極。之所以慢,是因為貪玩,再加上大人催緊了,她覺得反正有人替我急,那我就不急了。所以媽媽下決心要想激發孩子行動力,就必須把屬於她的責任還給她,讓她主動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於是媽媽就問女兒“媽媽催你,你的感受是什麼?”女兒説:“你催我,我就緊張,我一緊張什麼都做不下去了。”媽媽説:“好,我從明天起就不催你了,你自己起牀可以嗎?只是你要記住咱們7:30之前必須出門,否則你和媽媽都會遲到。”小姑娘一聽眼睛就亮了:“真的嗎?太好了。”媽媽又問女兒“起牀後你需要做哪幾件事?”這女兒想了想説:“穿衣、洗漱、吃早飯、換鞋,”媽媽説:“你估計自己做好這4件事要多長時間?”女兒説:“5分鐘。”這時,媽媽就笑了“你之前可是會花掉40分鐘,”這小姑娘就很認真的低頭算了一下説:“那就15分鐘,我肯定可以做。”媽媽説:“好,咱先不説的那麼滿,就留20分鐘,把你的鬧鐘上到7:10,你要把要做的事情按順序寫下來,貼到牆上,咱可説好了,如果7:30你的衣服沒換好,就穿着睡衣去上學,早飯沒吃,就餓着肚子去聽課,沒洗漱你就髒着去學校了。”
結果,第二天早上這鬧鐘一響,女兒本來像往常一樣關了鬧鐘,準備翻個身繼續睡,媽媽極力剋制住想要催她的心情,只是湊到孩子的耳邊。小聲提醒了一下,咱們7:30要出門,小姑娘一聽一骨碌爬起來,揉了揉眼睛就開始行動起來,換衣服、洗漱、吃媽媽準備好的早飯,結果7:25人家就穿好鞋準備出門了。
其實這位媽媽的做法在和孩子建立一個讓他學會管理自己事務的日常慣例,這相當於一個孩子版的事物清單。通過安排和制定日常慣例,孩子可以明確和掌握生活規律,知道下一件事要幹什麼。所以很多家庭在育兒中都會採用這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