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媽媽在看見自己寶寶的手指甲長了都會幫寶寶剪掉,但是剪完指甲的第二天,寶寶卻哭着説手指疼,仔細一看,原來是媽媽給寶寶剪的指甲太短了,大多都是禿禿的。
那為什麼在媽媽剪完之後會讓寶寶有疼痛感呢?
原來是大人害怕寶寶的指甲髒,於是使了蠻勁把指甲鉗往裏推,有多短剪多短,這就導致了寶寶一碰東西就有疼痛的感覺。其實這種剪指甲的方式是不正確的,雖然説,寶寶的指甲裏很容易藏匿細菌,但是也不能把它剪得短短的。
因為指甲是我們手指的“盔甲”,有保護手指的作用,如果這層“盔甲”被剪的短短的,那就會使手指出現疼痛感,嚴重的還會造成指甲縫破裂出血。
其實給寶寶剪指甲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如果入了這些誤區的話,也會對寶寶產生影響,所以媽媽在給寶寶剪指甲的時候這些誤區一定要避開:
誤區一:給寶寶剪指甲的時候,很多媽媽都喜歡沿着指尖末端把指甲剪成弧形。
醫生解釋:一般來説,弧形指甲中間高兩邊低,低下去的兩邊長長後,很容易出現嵌甲的情況。嵌甲:即指甲嵌入了皮膚組織中,可引起局部疼痛,細菌侵入還可能會導致甲溝炎。而導致嵌甲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平時修剪指甲不當,如剪得過短過深。
有些媽媽心比較粗心,在給寶寶剪指甲的時候不注意修剪邊緣,這樣看似沒什麼影響,但是那些指甲邊緣凸起的小刺、或指甲上的細小裂縫不及時的修剪掉,很容易讓寶寶勾到其他物體。
這時只要寶寶一拉扯,指甲很容易就被撕裂。所以,如果不想寶寶受這罪的媽媽,在給寶寶剪指甲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修整邊緣這一步。
誤區二:指甲旁邊出現倒刺後,採用直接拔掉倒刺的方法。
醫生解釋:倒刺指的是指甲側面或根部凸起的一小片壞死的皮膚。如果指甲旁邊出現倒刺後,採用直接拔掉倒刺的方法,就會使指甲周圍出現一個小傷口,而且人體中接觸病菌最多的部位就是手部,再加上寶寶喜歡亂摸東西,一會兒摸摸這,一會兒摸摸那的,很容易讓細菌入侵到那個小傷口裏,最後導致傷口的感染。
處理倒刺的正確方法:先讓寶寶的小手放在温水裏泡一會,等到指甲周圍的皮膚變軟之後,再用小剪刀輕輕將倒刺剪掉即可。同時媽媽還要在平時的時候多注意寶寶手部的護理,多給寶寶塗一些温和的潤膚霜,就可以有效地預防指甲周圍出現倒刺。
誤區三:媽媽使用一些尖鋭的東西(如:牙籤等)去挑寶寶指甲裏的污垢。
醫生解釋:很多寶寶的指甲縫裏都避免不了有一些污垢,但是如果媽媽使用一些尖鋭的東西(如:牙籤等)去挑寶寶指甲裏的污垢的話,不僅容易誤傷到甲牀,還容易把污垢越推越深,誘發寶寶出現甲溝炎的情況。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媽媽可以通過浸泡的方式,然後把指甲中的污垢泡軟後沖洗乾淨即可;另外還可以勤給寶寶洗手,剪指甲,這樣就可以減少寶寶指甲縫裏的污垢。
同時,給寶寶剪指甲的時候還需要注意這幾點:
【1、挑選合適的時機】
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指甲在最軟的時候是最容易剪得,所以,這就需要媽媽們挑選一個合適的時機來給寶寶剪指甲了,媽媽們可以儘量選在寶寶洗澡後剪指甲。但如果寶寶不配合,不妨參照以下幾點:
0~1歲的寶寶:可以在寶寶熟睡的時候進行,這樣就能避免寶寶出現反抗的情況。
1~2歲的寶寶: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説,已經可以聽懂大人説的話了,所以可以選在他們安靜的時候或者是熟睡的時候。
2~3歲的寶寶: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説,爸爸媽媽可以起一個表率作用,可以在寶寶面前剪指甲,並且告訴寶寶這是講究衞生的行為,然後引起寶寶的興趣,剪完之後還可以對寶寶進行一些獎勵。
但是有一點媽媽們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如果寶寶有了反抗的情緒,那麼媽媽們就要暫停,以防寶寶對此產生抵抗情緒。
【2、長度、形狀別搞錯】
很多媽媽都喜歡把指甲給寶寶剪得越短越好,但是這樣是不好的,所以在長度上來説,媽媽們要注意,最好是能確保在給寶寶剪完後指甲的邊緣和甲牀有1mm(毫米)的距離。而對於形狀來説,就要剪成形狀和指尖平行的指甲,而不是兩邊低下去的圓弧狀。
【3、注意握手姿勢】
同時,剪指甲的姿勢也是需要媽媽們注意的,在剪指甲的時候,大人的手應緊握住寶寶的單個手指,以免寶寶反抗時能更好地控制。但是千萬不要死死地把寶寶的整個手都握住,以免寶寶有了劇烈的反抗情緒時,誤傷到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