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手上“幾個螺”,究竟代表什麼?父母都不懂,看完漲知識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健康

之前,袁隆平院士為補辦身份證錄指紋時,開心地向現場民警“炫耀”:“我十個螺紋嘞,一pào個螺!”旁邊民警説:“十個螺,正是十全十美啊!”

連我們的袁隆平院士對自己的手紋都如此驕傲,可見,指紋對於一個人還是很重要的。一直有這麼一個説法,可以根據一個人的手指紋路來判斷此人的命理,螺紋越多代表一個人越富貴,小時候也在家經常聽爺爺奶奶這樣説,也經常會數自己手上的螺紋有幾個,總認為螺紋越多越好。

那麼,手指上螺紋到底代表了什麼呢?你知道嗎?

01.孩子螺紋代表了啥?

“一螺窮、二螺家、三螺四螺開當鋪、五個螺作媒婆、六個螺作小偷、七螺遭殃、八螺吃糠、九螺一個箕到老坐着吃、十個螺作大官。” 這首童謠巧妙的説出了擁有一到十個螺紋各自擁的命數,從古至今人們一致認為,擁有的螺紋越多,這個人越有福氣。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螺紋”的那些事。

1、 什麼是手指螺紋

螺紋:又稱斗紋,大致以圓圈型的指紋為主,通常為n個同心圓組成;

簸箕紋:外圍有缺口,如高山一般的紋路。

手指的螺紋是一個人的一種遺傳密碼,是人智商、情商和身體素質等的一種綜合組合的反映。

2、指紋是如何產生的?

一個人的指紋產生是由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指紋之所以神奇,是因為指紋人人都擁有,但每個人卻不相同。指紋被稱為“人體身份證”,重複率極低,

大約只有150億分之一。

其實,指紋是指我們手指末端指腹上凹凸不平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指紋的產生是為了能讓我們更方便的抓取物品,在接觸物品時能增加摩擦力,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種現象。

那麼指紋到底和孩子的智商有沒有關係?螺紋越多的孩子智商越高?

02螺紋越多,孩子智商越高?

記得剛生下孩子的時候,婆婆過來看一看孩子的手上有幾個螺紋,婆婆和我説,手上螺紋越多,孩子越聰明。

其實這樣説根本沒有科學依據,手上的鬥或簸箕,只是皮膚的紋理而已,跟孩子聰明與否,並沒有太大關係,家長們不必太過在意。

其實決定孩子智商,70%來自遺傳,而母親的影響又格外重要。這是因為決定孩子智力的基因,大多分佈在母親x染色體上,而除此之外,後期的教育也會影響孩子們智力有所差異。

所以説,指紋是決定不了孩子的智商的,如果想讓孩子,做一個聰明的寶寶,家長不妨在孩子三歲前這樣做。

03.打造孩子“最強大腦”,家長這樣做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在孩童時期發展最快,長大之後基本定型,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有一個聰明的頭腦,越早對孩子開發智力越好。如果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那麼就要在孩童時期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養。

孩子智力發展的速度與大腦的發育一致,3歲以前大腦發展最快,以後逐漸減慢,5歲以前就完成整個大腦發育的80%,到7歲時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基本接近成人,因此7歲以前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對孩子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關鍵期。

1. 0~3歲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機

美國學者布魯姆的近20年的跟蹤研究中發現:若是將17歲孩子的智力標為100,那麼8歲只能開發出智力的20%;4歲時能開發出智力的50%。

若是想開發出孩子的更大潛能以3歲以前最為適宜,而且這種智力開發理念在很多發達國家開始被普遍認可。

媽媽們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與眾不同的能力,而且要找準最佳的時機和最好的開發方式,不要總去羨慕別人孩子兩歲會背詩,四歲會説英語,其實那不併不意味着他們就是神童,只不過,家長對他們的早期智力開發更注重些罷了。

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的過程中,媽媽要認識到學習與實踐的重要性,畢竟所有的聰明和才智都是在科學和實踐的基礎上得來的,而並非靠大腦的憑空想象。

2.爬行是孩子的先天財富

經研究發現,出生八個小時後的孩子,就已經能看人臉及圖片,模仿吐舌頭,甚至還能趴在牀上爬行,對於水中分娩的嬰兒來説,還可以在水裏游來游去,以上這些都是寶寶先天所具備的能力,若是得不到及時的訓練,那麼幾個月後便會自然消失。

同時美國學者也指出,經常爬行的寶寶大多動作靈活而敏捷,無論是在情緒還是求知慾上都充滿活力;而那些很少爬行或是根本就不學爬的寶寶,大多神態呆板,反應遲鈍,動作緩慢且性情煩躁。

歸其原因就在於,寶寶爬行可幫助他的大腦發育,促進智力潛能的開發,另外,大腦能控制眼、手和腳的協調,加快相對神經的發育因此,嬰兒爬得越早越好。

所以建議媽媽,不要因為害怕寶寶在爬行時弄髒衣服或弄傷手腳而限制其行為,對於寶寶們來説,爬行越早對他們越有利。

3:“無選擇教育”更有益智力發育

關於0~3歲寶寶應該學什麼這個問題,專家們更建議採用“無選擇教育”的方式。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們來説,最重要的在於輸入而不是理解。

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説過:“科學已經證明,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説,這一時期是他人生之中探索能力最強的階段,若是此時不教雙語,那麼4~5歲便會開始退化。

換句話説,寶寶降生頭三年所接受教育的能力,很可能是他3歲之後甚至是他一生將要學習的總和。由此足見早期教育對寶寶的深遠影響。”

或許我們在教育0~3歲寶寶時她並不能理解,可是家長們又怎麼能讓剛會叫“媽媽”的寶寶去解釋“媽媽是什麼含義”呢?所以在教育寶寶其他事物時也是如此,只要讓他們記住就好,而無須理解。對於這些信息的儲存,通常在上小學時便能完全體現出來。

所以説,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去教他,孩子的學習能力超出我們的想象,為了孩子美好的未來,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