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早教 家長又該做些什麼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健康

  【六一兒童網導讀】其實大部分父母一提到早教,就會想到早教機構,彷彿只有早教機構才適合孩子的早教。有的家長認為早教越早越好,有的則認為不一定越早越好。

  有位媽媽説,她家寶寶去上早教課,跟着老師活動幾分鐘就想要走開,老師告訴父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規則。

  父母聽到老師負面的評價,就感覺很焦慮不安。

  我們能理解父母,而且深知早教是有必要的。但是父母們真的懂得什麼是早教?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早教?早教應該遵循兒童發展的什麼規律?什麼樣的早教才是好的早教?

  我們必須懂得這些才不會在早教的大軍中迷失。

  什麼是早教?

  早教是早期教育的簡稱,是由成人對嬰幼兒實施的教育,有很多人認為早期教育是指入學前的教育,然而這不是較為科學的解釋,事實上是指孩子在進入小學學習知識之前,根據孩子所處的敏感期,結合兒童成長的心理需求以及各方面的特點,對孩子進行潛能的開發,以便提高孩子在專注力、想象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心靈教育和品格的培養。

  早教給嬰兒提供的各種條件,應該促進其健康發展,包括生理上、認知上以及社會和情感上的發展。

  為什麼要進行早教?

  嬰幼兒期間大腦發育是飛速發展的,而且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在腦科學家的研究發展中,得出一個結論:在人生的頭三年,嬰幼兒大腦的發育在突飛猛進地發展。2-3歲時的成人的兩倍,並且在3-4歲達到頂峯。

  嬰幼兒腦中的突觸數量雖然飛速發展,但在各種生活體驗中沒有用的突觸會被修減掉。所以從科學家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嬰幼兒大腦的可塑性很強。

  如果家長在嬰幼兒早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幫助其獲得豐富、積極、有益的發展,他們就很容易在以後發展中突飛猛進。

  因此,嬰幼兒在他們早期階段所處的環境,對於大腦的發育和成長都有重大影響。

  早教真的那麼重要嗎?

  早教要做的就是提供各種條件,幫助嬰幼兒早期獲得豐富、積極、有益的發展,為他們的一生髮下良好的基礎,也決定孩子今後的發展。

  美國從1965年開始制定“啓智計劃”,內容是:對低收入家庭0~5歲的幼兒提供教育、健康、營養、社會服務等各種幫助。

  而且還對這些受到早期教育、早期幫助的兒童做了20年的長期追蹤,結果發現這些孩子高中畢業率比沒有得到幫助的孩子要高,收入要多,結婚率也高,犯罪率可能性小。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即使是貧困或者發育遲緩的兒童,在得到幫助以後,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仍然會產生驚人的變化。這是和嬰幼兒早期大腦的可塑性密不可分。

  對於早教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們明白了早教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樣的早教才是好的早教?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可以做些什麼?

  1、 需要均衡發展孩子的各種感官

  嬰兒是通過視覺、觸覺、聽覺、運動知覺來探索世界的。我們要鼓勵寶寶通過感知和運動探索世界。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多樣化的環境可以讓他們學會更多技能,也利於智力發展和社會化發展,更有利於各個感官都均衡發展。

  比如有段時間,寶寶坐在寶寶椅的時候,喜歡把面前的玩具往地上扔,媽媽撿回來,寶寶又扔。媽媽這個時候不要生氣,這其實是寶寶探索動作和物體運動的關係,以及自己對一些物體的掌控力。

  2 、適當的時期做適當的事情

  有些父母總希望寶寶能多學一些技能,比如識字、數數、畫畫,不可否認,大量的練習可以加速技能發展,但卻無法加速孩子情感發展,因為大腦負責情感區域的邊緣系統並沒有同步發展。

  比如兩歲的家長就考慮讓孩子上畫畫班,這個時候的寶寶,操作各種物品的能力都還不強,首先應該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而不是需要更強支配能力的畫畫。

  早教需要符合寶寶的身心發展特點,給予孩子的信息、方式、強度都要適當。

  比如小寶寶是沒有辦法和大人進行高頻率和高強度的互動。如果你讓一兩個月的寶寶看閃卡,每個幾秒就換一張,這種情況下信息的輸入過多過快,寶寶這個階段還沒能接受這樣的刺激,結果可想而知是無益的。

  3 、給予愛和穩定的環境

  父母只要在早教期間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穩定的環境,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亦能達到孩子早教的目的。

  我們在和寶寶進行聊天、微笑、擁抱這些互動的時候,寶寶也會報以同樣的兒語、歡笑和手勢。其實在給予的愛中,不僅包括這些互動,還需要眼神的交流、情緒的交流、肌膚之間的撫觸,孩子會從中獲得最基本的體驗,也為今後良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4、 養育在自然環境中

  科學家發現,把孩子養育在我們自然形成的環境中,比養育在刻意創造營造出來的環境要好。刻意營造的環境,會給孩子輸入過多的信息,大腦的神經就會像堵車一樣,運行的效率就很低。

  行為神經學家威廉·格里諾(William Greenough)對不同環境的小白鼠進行實驗對比,發現生活在自然環境裏的小白鼠比生活在實驗室裏面的小白鼠大腦發育更好。

  他推測,可能自然環境的各種體驗比實驗室裏面的更為負雜,據此也推測出,對於人類來説,自然環境養育的寶寶比刻意創造的豐富環境更有利於大腦的健康發育。

  5 、提供孩子豐富多樣的物品

  孩子通過觸摸各種材質的物品,觀察豐富多樣的物品,可以產生豐富而多樣的體驗。

  我們可以通過上網購買或者自己製作玩具、物品,讓孩子觸摸、觀察。同時一邊玩,一邊可以用語言形容所玩的物品,讓孩子通過玩樂把事物的性質和語言聯繫起來對號入座。比如:橡皮是柔軟的,沙子是細小的,抓不住的。

  總結:在養育孩子方面,我們很容易迷失,但不管是什麼方面的早教,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培養一個均衡發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