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關心的“敏感期”,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影響?

文 | 節選自《蒙台梭利教育精華》(有刪改)

著 | 夏洛特 · 普桑 - 譯 | 尹亞楠

秩序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常常被質疑。“我的孩子對秩序敏感嗎?當然不了,他把什麼都弄得亂七八糟的!”可能事實是這樣,但是他會經歷或者已經經歷過0~6歲這段需要秩序的時期。這是一種基本的需求,這種秩序可以讓兒童獲得安全感。通過外在的秩序讓兒童建立內部秩序,從而通過積累的經驗在認知上取得重大突破。這個敏感期決定着兒童整體的心理建設。

對秩序敏感並不是兒童的怪癖,這種需求要求我們對待兒童時,態度要保持一致,這就要求我們在時間上、空間上,吃飯、睡覺、洗漱、懷抱的方式上保持程序化和固定化。這並不是説所有的一切都要那麼嚴格,生活本身有其不確定性和突發性,但是我們可以用大概統一的、有規律的方式來照顧孩子。

讓孩子始終在一個很熟悉的環境裏才能讓他逐漸將自己和媽媽區分開來。他在剛出生的那會兒是區分不開的。因為當孩子還在子宮裏的時候,胎兒和媽媽密不可分,大約在出生後8個月的時候,兒童會發現物體是永恆存在的。他明白了即使在他看不到的時候,那些事物也還繼續存在,而且將其和自己區分開來,這是成長中很重要的一步。我們玩的遊戲,比如用手擋住臉然後再打開,孩子就會感覺奇妙無比。這個遊戲幫助兒童加深理解“對方永遠存在”這個道理。

兒童擁有各種各樣的體驗。這些規律性的認知幫助他分類和組織信息,識別出曾經有過的體驗,使他全面融入現實生活:同樣的地方、同樣的車、同樣的聲音、同樣的香水、同樣的關注。穩定的環境可以促進兒童心理寧靜祥和、健康發展。往後,環境中是否有秩序將決定他是否能識別出曾經有過的體驗,也決定他是否擁有安全感,更決定了他未來是否對自己、對生活有信心。

運動敏感期

“兒童在運動中構建自我。”蒙台梭利説過。

孩子總是動來動去,有時候眨眼的工夫就不見了,成人當然感覺他們很麻煩,但是運動在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生命在於運動。

兒童應該能自由活動。

幼兒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從出生起他的運動機能並不成熟,但是一些動物出生後在運動方面就很快成熟了。人類是唯一直立行走的生物,這讓他的成長更加複雜,需要循序漸進。但是直立行走帶來的好處就是有助於解放雙手並用大腦思維。大腦細胞的髓磷脂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兩年非常活躍。就是在這段時期寶寶學會了走路、跑步,練習身體由上往下的一系列運動:抬頭、坐起、站起。一旦會走,小人兒就像哥倫布一樣要起航探索新大陸了!從那時起,就不再是精神心理支持運動,而是運動輔助大腦建構,成長通過大量的體驗來完成。

合適的刺激對於運動的協調和發展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尊重兒童,提供一個有利於兒童運動的環境,也可考慮怎祥利用公園讓孩子多運動,不要只是守着孩子,試圖讓他遠離危險。

語言敏感期

《一切皆語言,這是法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弗洛索瓦茲·多爾多寫的一本書。語言敏感期是最基礎的敏感期。這個敏感期從出生前就開始了。早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胎兒就認識了他周圍的各種聲音,發現了各種的聲調、韻律和其中的細微差異。

語言敏感期分三個部分:

這三個部分是逐步開發的。兒童一點點地吸收聽到的語言,突然有一天就開口説話了!然後語言表達越來越精準。最初的幾年都是在為寫和讀做準備,突然有一天,他就寫出了第一個字!然後認出另一個字....這個過程不斷持續。語法也是這樣。這三個部分都需要一個漫長的準備過程,有時候孩子都是不知不覺,瞬間開竅的。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成人幫助。小動物在出生後就能交流,但是小孩子卻要先學習語言。如果這個功能沒有得到開發,永遠學不會説話。18世紀,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曾見證一段悲慘的經歷。這個國王要找出9種語言(拉丁文、希臘語、西西里語、阿拉伯文、諾曼底語、德語、希伯來語、依地語和斯拉夫語)中哪種是人類最天然的語言。他讓一些保姆照顧6個嬰兒,但是從來不跟他們説話,他認為這樣就能讓他們自發地説出最原始的語言。他想象這應該是拉丁文或者希臘語。但是,將這些嬰兒放在一個寂靜無聲的環境中只導致了他們早期語言發展的停滯。

語言是生活的條件,也構成了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在與別人的互動中建構自己的語言。他輕而易舉地吸收着身邊的語言,不管這種語言是簡單還是複雜,身邊有幾種他就吸收幾種。

在開始的時候語言不用(特意)教,它自己就能發展,但是有一個緩慢的過程。其中的一個步驟就是用手去指,這是人類特有的一個動作。當孩子用手指指着一樣東西時,他在這個東西和他想交流的那個人之間來回看,這時他在期待一個回應、一個動作或是一句話。手指也可以用來交流。對方若是給這個東西命名,孩子就很滿意。當這個東西不見了,就要説出它的名字來指認它。兒童在不會説話前認為世界就是他看到的模樣,後來他明白了即使有些東西看不見,它們也仍然存在。從他意識到物體永恆存在的時候起,家長就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給不在孩子眼前的物品命名。

所有的語言都是一種代表不在眼前的事物的符號。兒童和事物之間的距離可以讓兒童自己學會去表達和命名這個事物。詞彙是人類大腦活動的基礎,思想通過語言得到發展。

兒童如果沒有機會在父母身邊成長將會是非常不幸的事情。有個特例,在羅馬尼亞羅茲的孤兒院,老師們意識到一種持久而穩定的關係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多麼重要。為了避免父母缺失所造成的影響,這個孤兒院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固定的親近保姆。孩子總是與同樣的人保持着親密關係,總是看到同樣的臉龐,受到同樣的照顧,在這種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對於他們很重要,因為他們正在秩序敏感期中構建自我。他們需要每次識別出來一樣的模式。這些保姆在悉心照顧孩子的時候,都要將所做的事滔滔不絕地講給他們聽。

儘可能多地開發孩子的語言,與他們產生聯結,給他們講發生了什麼。讀書、講故事、唱歌,用標準的語言聊天,細緻地描繪、鼓勵孩子敍述事情等,這些都是開發語言的機會。

社交敏感期

人是社會中的一分子。只是依靠個體的生物屬性並不能生存,他還需要龐大的社會關係。為了生存下去,也為了更好地成長,小人兒需要有人在身邊,需要與他人發生持久互動,極度依賴別人。

在他出生後第一年,孩子開始區分出自己和媽媽。然後逐漸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大約從6歲開始,在充分意識到自己的獨立性後,他開始意識到別人的存在。然後學着給予。他將注意力投向別人,隨時準備為他人效勞。他很喜歡承擔責任,需要別人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正是他自信的來源。

孩子對別人的需求很敏感,懂得尊重別人的意願。這是一個逐漸脱離以自我為中心的過程,但這需要一段時間。對於已經脱離以自我中心的成人來説這個時間有點兒長。耐心點兒,快到7歲的時候孩子就進入到邏輯思維的年齡,瞬間就開始融人社會了!

這些敏感期幫助兒童構建自我。蒙台梭利説它們是“激發內在創意的能量”,敏感期在不被阻礙的情況下,兒童會非常自然地開始學習。

還有其他的敏感期,這裏不一一贅述,總之家長和教育者要非常注意敏感期的到來,適時地識別出不同的敏感期,然後充分利用,幫助孩子輕鬆地學習、更加健康地成長。

END

本文節選自夏洛特 · 普桑所著的《蒙台梭利教育精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7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都關心的“敏感期”,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影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