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最少的針,用最少的設備,中醫藥對症施治,竭力保護老人的免疫力

徐明 95歲

醫護人員對我關懷有加,我心裏感激,但分辨不出來他們是誰,長啥樣。

——徐明

在醫院,徐明老人得到了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

長江網訊95歲的徐明是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者,2月9日住進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這是疫情最吃緊的時候,老爺子讓醫護人員快去救別人,不要管自己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於老年人我們更要不離不棄。”醫護人員一面精心治療,一面悉心護理。住院兩週後,老人不用人攙扶,從容走出醫院大門。如今,他一個人在家做飯、做家務,因為愛乾淨還爬到高處擦窗户。

“動腦筋”勸解“犟爹爹” 對老年人更要不離不棄

徐明住進武漢市中醫醫院,正是疫情吃緊的時候。看到病人很多,老人曾讓醫務人員快去救別人,不要管自己了。徐明説,人總歸要想着人家一點,別光想着自己。

“老人越是這麼説,我們越覺得責任重大。”武漢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軍説,老人一輩子為祖國奉獻,到了這個時候心裏想的還是別人,思想境界令人肅然起敬,所以我們的醫護更應該竭盡全力救護他。

然而,下決心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徐明,對醫護人員的關懷反應冷漠。每天早上查房,醫護人員都會問問他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哪裏不舒服?老人明明多項指標異常,卻倔強地説一切都好。

“都説老換小,對待‘老小孩’就像對自己的爺爺奶奶一樣,必須要動腦筋”。住院部10樓病區負責人餘莉萍發現這一問題,越發積極地找徐明聊天。老爺子説,自己已經活到95歲,知足了。餘莉萍説:“爹爹你放下包袱來,多活幾年總是好的。”

“人總想多活一點”。徐明後來回憶,醫護人員對自己都很好,他們這樣勸解,自己思想上也開朗一些。

老人平時飲食清淡,吃不慣盒飯。護士長熊妍得知後,自己去買鍋買米,特地給徐明熬了稀飯,拌着鹹鴨蛋和腐乳,老人開開心心地吃了一大碗。後來,稀飯吃膩了,醫護人員又把自己的牛奶、酸奶勻出來,給老人改變花樣。

“醫護人員對我關懷有加,我心裏感激,但分辨不出來他們是誰,長啥樣。”徐明説,也不知道他是醫生還是護士,只能從眉毛上看,男同志眉毛粗一點,女同志眉毛細一點。

傳統中醫藥取代抗生素 自制“鹽膠囊”代替打針

“新冠肺炎沒有對症藥物,不論採取什麼樣的治療手段,最終都要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扛過來。”張軍説,大家商量後形成一個共同的思路,就是儘可能打最少的針,用最少的設備,最大程度避免創傷,保護患者的免疫力。

不走尋常路,意味着醫護人員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徐明的血象提示有炎症,需要使用抗生素。中醫認為,抗生素性質苦寒,本身屬於“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做法,而規範使用抗生素,還要堅持用足一個星期,以免產生耐藥性。

權衡利弊後,醫生決定放棄抗生素,先給老爺子使用以“宣清和化方”為主的中藥湯劑。中國傳統醫學對防治疫病有着豐富的經驗,中藥抗病毒適用範圍又特別廣,採取中醫藥治療後,徐明很快便退了燒,咳嗽也明顯減輕。

進入ICU時,徐明血鈉指標只有119mmol/L,遠低於135—145mmol/L的正常水平,意味着老人隨時可能發生腦水腫。糾正這種情況,需要打很多針,對老年人來説,又會加重心衰的風險。

怎麼辦?張軍託藥房同事找來一瓶便宜的膠囊藥品,又從食堂找來食鹽,用空膠囊殼做成一個個“鹽膠囊”,叮囑徐明按量服用。3天下來,老人的血鈉指標就恢復了正常。

對於重症患者來説,“盯”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救治方法——ICU一共有20張牀位,徐明被安排在護士站旁邊,不管誰值班,都會對這位高齡老人給予特別的關注。有創呼吸機、血液淨化、纖支鏡,大家以萬全的準備嚴陣以待,好在最終有驚無險。沒插管、沒透析、很少打針,一週後徐明病情平穩,轉到10樓普通病區,2月23日康復出院。 ( 記者武葉 通訊員張姝 陳彥西 薄雲娜)

【編輯:劉益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8 字。

轉載請註明: 打最少的針,用最少的設備,中醫藥對症施治,竭力保護老人的免疫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