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虛積食,想必是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都遇到過的難題之一。
但是對待積食,其實不同的家長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積食不重要,不需要特地去清理,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有的家長則認為積食會影響到孩子脾胃,積食出現了一定及時清理,不然那孩子就會變成“病秧子”。
那麼,到底是怎麼樣呢?
據統計,80%孩子生病是由於積食引起的,像是便秘、反覆咳嗽、感冒、發熱等都與積食有關。因此,其實積食是會影響孩子發育的,家長如果發現了一定要及時清理。
孩子有沒有積食,做父母的應該如何判斷呢?
孩子脾虛積食,身體常有6個信號在傳遞,若佔1個以上,及早警惕
1、抗拒吃飯,胃口差的很:以前喜歡吃的不吃,怎麼哄都願意吃,或者是吃兩口就不再吃了,像是厭食的樣子。
2、便便異常:平時老出現腹脹、腹瀉的狀況,便便聞起來也特別臭,而且粑粑粘在屁股上、馬桶上後很難衝下去。
3、舌苔厚 膩,泛黃:積食的孩子舌苔會變得厚膩,微微泛黃,這是孩子積食後胃火過旺,火氣上走的現象。
4、嘴巴有酸臭味:孩子積食一段時間後,長時間堆積的食物在腸胃道內發酵,當孩子張嘴時發酵散發出酸臭味就會被聞到。
5、睡覺不老實,來回倒騰:胃部積食後,孩子就會覺得胃部不舒服,常常會翻來覆去找一個令胃舒服的位置睡覺。
6、手掌腳掌出汗,臉頰發紅:孩子積食之後,有時會莫名其妙出大汗,而且臉色發黃、兩側臉蛋泛紅,鼻翼有青筋。
若寶寶出現以上症狀的2種,家長則要注意了,因為這説明你家的小寶寶積食程度不輕,消積化滯要趁早。
孩子常積食,父母多做4件事,可消食化積,增加孩子的食慾
第1件事:飯後多動動
有句老話説的好:"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做父母的,在晚飯過後可以帶上孩子去附近的公園或是小區樓下走走,多活動一下,幫助促進孩子的腸胃蠕動,加速食物在腸胃道內分解。這樣積食也能少一點機會去找你的孩子
除了晚飯後帶着出去活動,平時有空也可以多帶孩子走走,到空曠的公園活動活動,或是趁着週末帶着孩子出去玩。
第2件事:多吃促進消化之物
剛出生的小寶寶脾胃消化能力都是較弱,只能吃奶水等易消化的食物。而當孩子長到6歲左右,脾胃才算完全發育好。
因此,有的食物超出了孩子腸胃消化的範圍,若吃的不正確就會導致孩子消化不良,就會出現積食。所以,平時可以給孩子吃一些有助於消化的食物,如:切得碎碎的蔬菜,會使熬細細綿綿的粥水和奶之類的輔食。
此外,還可以給每天給孩子衝一杯用沙棘、雞內金、山楂、山藥、橘皮、麥芽、萊菔子、高良薑、金銀花等9種消食化積的天然食材,經過烘乾、研磨製成的沙棘紅果粉。
像是積食過後孩子出現的口氣重、抗拒吃飯、便秘拉不出或是好幾天不拉粑粑、腹瀉等問題,沙棘紅果粉都可以通過促進孩子肚內積食消化,改善脾胃虛弱的方式去慢慢改善,使之得到解決。
當然沒有積食的孩子,若是脾虛也可以每天給他喝一杯來調理脾虛問題,慢慢解決孩子因為脾虛引起的營養不良、虛胖、個矮的問題。
第3件事:摩摩小肚子
對待積食的孩子,做父母在日常裏可以幫他們捏一捏小脊椎骨,一般捏個3~5次就好了。
除了捏脊,父母還可以用自己的手掌心沿着順時針的方向帶孩子的小肚臍上摩一摩,3分鐘左右。但是注意,如果家長的手冰涼涼還是要捂熱之後在幫小寶寶摩腹,不然寶寶會不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