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筆小新》中有一個情節,小新因為不喜歡青椒,將青椒埋到了牆邊。
媽媽美伢發現後,指責小新浪費食物,並懲罰小新不許吃晚飯。
沒吃晚飯的小新,在大半夜直接被餓哭了,小新不得不向媽媽保證,下次不會挑食,會好好吃飯。
小時候沒什麼感覺,可當家長後再想起這個情節,就真的很羨慕的了。對於挑食、不吃飯的孩子,若是餓一頓就能讓孩子改變,當家長的睡覺都能笑醒了!
一、孩子不吃飯,餓一餓可以嗎?
提起孩子吃飯問題,就沒見有幾個家長不搖頭的。尤其是夏季,人的胃口本來就不高,看到孩子吃個飯跟上刑一樣,急得大人抓耳撓腮。
實在吃不下,家長就會想“餓一頓看看?”
能不能餓一頓呢?當然可以!
強迫進食沒好處,反而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深厭食情緒。
所以孩子真吃不下,適當餓個一兩頓問題不大,反而有利於孩子進食。
不過每個孩子身體狀況不同,一刀切餓孩子不理智。想要用這招達到預想效果,也是有前提條件的,比如:
1、排除疾病因素
在用飢餓療法時,首先要排除孩子的疾病因素。
比如低血糖和生病期間的孩子,不建議用飢餓療法。除了積極治療外,還是要哄着孩子吃點飯。
此外,貧血、缺鋅的孩子,也可能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如果孩子身體狀態沒有得到改善,飢餓療法也不會起到作用。
2、全家意見統一
有家長會很心累的告訴小康君,“別説餓一兩頓了,就是餓半個月,孩子都不帶喊餓的。”
其實,這不是孩子不餓,而是根本餓不着他。
雖然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食物,但孩子跟爺爺奶奶要零食,爺爺奶奶又怎能親眼看着自己的寶貝孫女/孫子餓着?孫子孫女想吃啥?買買買!
所以,不是孩子不餓,而是根本餓不住他們。
如果想要採用飢餓療法,一定要和老人講明白,全家意見統一,飢餓療法或許才有效果。
但有些孩子,軟硬不吃,即便你餓着他,他依然是個飯渣娃,這可咋辦?
二、每一個飯渣娃的背後,或許都有這些因素
飯渣娃不是一日養成的,餓一兩頓可以,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長要找到根源所在。看看下面的四點內容,寶媽奶爸們有沒有中招!
1、家長吃飯習慣差
網上曾有一個段子,説“為什麼家長都不挑食?因為他們買菜時,不會買自己不喜歡吃的。”
所以孩子挑食時,家長也要檢討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吃飯時挑挑揀揀的樣子,被孩子學了去。
此外,孩子吃飯磨磨唧唧,除了孩子本身咀嚼吞嚥速度慢外,一部分原因是電視、手機、玩具拖慢了速度。
寶媽奶爸再看看自己是不是一邊盯着電視/手機,一邊夾着菜半天不放嘴裏呢?
寶媽奶爸認真吃飯,孩子才可能認真對待吃飯這件事。
2、家長焦慮、逼迫引反感
有些家長對孩子吃飯的焦慮感已經達到空前的高度,比如在今年6月份,四川一媽媽45秒掌摑女兒9次,起因只是女孩不好好吃飯。
或許大家沒有那麼極端,但你有沒有在孩子説飽了後,依然追着孩子喂一口再喂一口?
有沒有因為孩子不吃飯暴跳如雷?
有沒有因為孩子弄撒了飯菜抱怨?
有沒有想拿管子往孩子嘴裏灌飯的念頭……
家長的焦慮和暴躁情緒,會生生扼殺掉孩子對吃飯的興趣和積極性。
3、飯菜真的不好吃
扎不扎心?
如今很多寶媽奶爸都是80、90後,結婚之前估計很多都不會做飯。
雖然一些寶媽奶爸在寶寶出生後晉級廚神,但有些寶媽奶爸的廚藝的確有限,可能連蛋黃、肉類的腥味都不知道如何去除。
更可況嬰幼兒食物不能或少量添加調味,想要做的健康又美味,對咱們新手爸媽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如果孩子是因為爸媽廚藝水平而不願吃飯,那咱們除了磨練廚藝,好像也沒啥法!
在廚藝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前,多從食物造型和食物多樣性上下手,或許孩子的吃飯問題會有些許轉機。
4、零食誘惑
家長們都知道飯前不能給零食,但你知道飯後也不可以嗎?
有的娃雞賊着呢,如果家長用飯後零食引誘孩子吃飯,那孩子就故意不好好吃飯,惦記着飯後零食~
孩子不好好吃飯,或多或少暗示家長餵養方式的不當。表面看是要改變孩子的進食,實際上最先需要作出改變的是家長。
如果家長能慢慢改變這些不良因素,相信孩子的進食習慣也會逐漸變好。
其實,建立孩子良好就餐習慣的最好時期是孩子對食物、餐具感興趣的時候。
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就開始嘗試手抓食物了,1歲多的寶寶會努力用勺子往嘴裏送飯,雖然會撒得到處都是,但卻是孩子吃飯勁頭最旺盛的時候。是洗一年的衣服,還是崩潰數年的吃飯問題,就看大家怎麼選擇了。
你家娃有沒有吃飯問題呢?又是如何解決的呢?評論區聊一聊吧~同時別忘了將這篇文章分享給有同樣困擾的寶媽奶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