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娃的大動作發育,不可順其自然也不可過多幹預,要提供腳手架支持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健康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從孩子出生開始,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得到家長的關注,比如何時會翻身、爬得好不好、會不會走。

年前,在早教中心聽到兩位家長聊天,説到之前孩子學走路的問題。

一個家長説自己進行了各種訓練,還準備了學步機,但孩子就是走得不利索;另一個家長則説,孩子發展是有規律的,只要到月齡自然就會走了;這時有位家長搭茬説:孩子會不會走並不完全看月齡,要是肌肉足夠成熟,家長環境也營造得好,自然走得就早。

這樣五花八門的説法,家長也不知道説得對,誰説得科學了。

小區樓下遛娃的家長,見面基本聊的基本也是娃的發育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大動作發育。

其實關於孩子的大動作發育,第三位家長説的比較對,既不可順其自然,也不可過多幹預,提供腳手架式的支持,對孩子來説才是最好的。

01為什麼要給孩子提供腳手架支持?

1、大動作發育與外界刺激有關

大動作發展有一定順序,但每個孩子的發育速度不一樣,這個取決於他們小肌肉羣的發展。


大動作順序基本上都是由上至下、由近及遠。説白了,也就是孩子對頭的控制要早於對胳膊和身體的控制,上肢先發展,然後再帶動下肢,由先探索自己的身體過度到探索周圍再到別人的身體。

但先頭後腳這個順序是不太固定的,科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8周大的嬰兒,爸爸媽媽不停地用玩具捏出響聲,分別在手和腳的位置重複,結果這個孩子的腳更靈活地夠到了玩具。

這是因為他的腿腳受到髖關節的限制較小,不像上半身受到肩部限制大。

由此可見,孩子的大動作發展順序,也與外界對於他們身體的刺激有關,除此之外還有身體肌肉的發展程度,和對探索的渴望程度。

嬰兒發展運動能力不僅僅是單一的動作,而是整個運動系統配合完成的,每個動作都需要有所關聯,要經過配合訓練包括外界環境刺激才能達到均衡發展。

比如讓孩子翻身,要有上肢和下肢的共同努力,還要經過頭部的配合,才能完美實現。

如果孩子想跳起來,需要做蹲、起身、膝蓋用力、方向控制、起跳、落地、下蹲再起身一系列動作。

大動作做好,不要只知道順其自然,家長創造適宜的環境給予刺激,會給到孩子一定幫助。

2、大腦中樞神經控制行動

從遺傳性角度來説,孩子的運動能力受到大腦中樞神經的控制,何時會爬何時會走,都是大腦發出的信號。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遺傳代碼,家長不要把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即便別人家孩子運動能力強一些,也是大腦中樞神經發出的信號強。


只要孩子在正常的成長髮育範圍內,都是可以主導自己運動能力發育的。

蒙台梭利曾説:孩子擁有運動天賦,這種天賦還在不斷髮展中,讓肌肉發展起來,開始慢慢趨於互相的協調,身體神經連接也會很自然地達到和諧狀態。

因此,家長也不要過度干預,只要在孩子需要發展時給予幫助就好了。

中庸和有效的做法,就是給孩子提供腳手架式的支持。

02大動作對孩子來説有多重要?

1、有利於大腦發展

家長會發現,孩子小時候都喜歡重複性動作,從咬手開始到翻身、抓東西、扔東西,孩子每天都能做上幾十遍。

這是因為,如果這些動作不重複做,練習得不夠,孩子就不會學會這些本領,不能刺激大腦突觸,記下做每個動作的步驟。

當孩子熟練掌握了這樣的動作,就會停止或者變換新的玩法,讓自己開心。

孩子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大腦也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儘快學會這個本領。


就像有的孩子一歲半左右總是願意玩門把手,不停地開門關門,他們是在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手臂力量,結合着腿的前後上步,學會開關門的本領。

通過運動,他們可以不斷地接觸各種材質的物品,豐富探索,刺激各種感官,讓大腦更加靈活,充滿智慧。

2、建立自信心

大動作為什麼會和自信心聯繫在一起呢?很簡單,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家長準備了新玩具,但孩子不會爬,根本就碰不到,他又怎麼探索呢?

如果在幾個孩子中,只有一個運動能力不足,其他孩子都爭先恐後地拿玩具,這個孩子心裏多少也是有點小失落的。這樣就會讓他們失去信心,覺得自己比別人差點什麼。

當孩子能通過自己的動作完成一件事,就會覺得高興、自豪,這時他們的內在潛力會被激發,更願意接受挑戰,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新的事物。

3、增長認知和技能

孩子通過完成一系列動作,能夠弄明白因果關係、個體永久性。

比如孩子拍打撥浪鼓,就知道是自己的拍打動作讓撥浪鼓發聲;當他學會了投擲動作,就會知道自己的動作可以讓手裏的物體離開,可以扔遠也可以扔近;當他們遇到困難,就會發出需要幫助的信號,和情緒以及交往能力結合,更好且完整地成長。


03如何給孩子創造腳手架式的支持?

1、創造適宜的環境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小,就只會讓孩子在牀上或者在有圍欄的爬爬墊子上運動,這樣無疑限制了運動發展。有的家長還會因孩子走得太快,或總願意跑,準備一個手環拴住孩子的手腕,結果也是一樣的。

在孩子每一個運動發展階段,家長都要準備適宜的環境,讓孩子自由發展。

如此,孩子自然就會遵循身心發展規律做事,那些經常躺在牀上、運動環境受限的孩子,行走能力也會晚一些,有的孩子甚至兩歲多走得還不利落。

從運動開始,孩子就會習得運動的規律,更好地練習,如果沒有發展或者受限,這項能力就會停止。


2、引導並給孩子做示範,不要過分干預

家長引導孩子運動的過程中,不要總覺得有自己的幫助孩子就能學得快,最好的方式是給予他鼓勵,幫他自主發展運動能力。

當孩子探索運動能力時,積極和他一起練習,引導他的動作。

比如孩子爬行時,家長不要説“別碰着,或者是慢點”,而是“你在爬”或者“爬過來”。

如果孩子已經學會了爬行,家長就要引導孩子進行爬坡或者障礙爬行,讓孩子更好地用身體運動解決問題。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運動的規律,不要超前,也不要總是干預過多。正確的方式是,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孩子夠一樣東西時不要代勞,準備一些工具或告訴孩子如何做就好,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習得本領。

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應該有規律、有耐心,讓孩子在規則下更好地進行。調動起孩子的主觀意願,提供必要的支持,才是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