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家長們有沒有注意到,2~3歲的孩子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自主意識,對於家長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只會聽媽媽話的乖寶寶的了。
我家小兒子最近這樣的表現就非常明顯,一度然我非常惱火,我每次告訴他不要去幹什麼事情的時候,這種話傳達到他的耳朵裏彷彿都變成了讓他去幹什麼。
比如有一天小兒子在家裏閒逛,偷偷摸摸跑進了廚房,做飯的阿姨告訴她,不要去拿菜刀,不要隨便動廚房的東西,很危險,可是這句話偏偏讓小兒子注意到了這些危險物品的存在,原本沒想着要去動那些東西的兒子直奔着菜刀跑去;還有一次在爸爸給他洗澡的時候,特意囑咐過他不要潑水,不要把水弄得都是都是,可是最後等我進衞生間時,卻發現父子倆正在打水仗;每次讓我提醒他吃飯不要看電視的時候,兒子馬上就要看電視,否則就不吃飯,滿地撒潑打滾……
感覺每次我告誡他不要去做的事情,彷彿到了他耳朵裏都變成了你必須要去做。
孩子的這種情況是大多數家長都共同煩惱的一件事情,家長們會發現,在孩子2~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出現叛逆期最為嚴重的時候。
前不久我在看一本書時,瞭解到了一個概念,叫做“白熊效應”。這個效應也被稱之為反彈效應,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的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者不要想象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了一隻白熊形象。
這個實驗也非常簡單的説明了一個道理,家長越不要孩子去做的事情,越要孩子忘記的事情,反而會強調孩子的記憶能力,我們試圖趕走的念頭,可能會以更強烈的方式回到我們的腦海中。
為什麼家長反覆強調不要孩子去做的事情,反而會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對抗熱情呢?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孩子的世界,真的很難理解,甚至很多事情都無法用我們成年人的思維去做解釋。要知道三歲以前的孩子,不論是從語言能力的發育還是心智認知的發育,都有其特殊的特點,並且這個時候的孩子是好奇心裏最為強烈的時候。
2~3歲的孩子無法理解否定句
在一本關於人類發展心理學的書中提到兩歲左右的孩子,理解能力更傾向於省去信息中不太重要的詞,出現電鮑魚,是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説在語言理解上,正處於剛開始理解一個禁令。
2~3歲的孩子正是語言發展的過渡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才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經常聽到家長的一些禁止性語言,比如我們常説的不要不能根本不在他們的理解範圍裏。
除此之外,2~3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中心主義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知道,你不想讓他做某些事兒,甚至也知道如果他錯了,你會生氣,然而他的行為並不是有意識的。
兩天下雨的時候,閨蜜帶着自家的兒子來我家玩,孩子一進門,在沙發上乖巧的坐了沒幾分鐘,穿着自己沾了泥水的褲子跑到牀上去蹦跳,這時閨蜜立刻制止他讓他趕緊下來,不要穿着髒褲子在牀上跳,可是孩子就像沒聽見一樣,依舊我行我素,閨蜜當時氣的已經快要暴走了,我趕緊説“沒關係,沒關係”。
閨蜜的制止性話語“不要在牀上蹦”,可能到了孩子耳朵裏就成了“在牀上蹦”,孩子的理解能力致使他直接忽略掉了不重要的部分,其實就算孩子知道這是不好的行為,可是他也缺乏讓他停下來的控制能力,因為在他的理解裏只在乎自己喜歡的、需要的詞,除此之外多餘的禁止都是沒有任何力量的。
掌握這4點,輕鬆拿下熊孩子
孩子的成長在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規律,不同的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生理特徵,尤其是對於正處於2~3歲轉折過渡期的孩子來説,禁止話語顯然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家長與其一味的反覆告訴孩子什麼不能做,不如試試這些方法會讓你輕鬆搞定熊孩子。
注意措辭做有效溝通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存在於父母與孩子的對話當中。
溝通這件事情,在教育中站着無與倫比的重要位置,只有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用對了錯詞,才能達到家長教育孩子的目的。
措辭好比做菜,他是有譜可循的,只要我們掌握了菜譜,每個人都可能做出美味佳餚。
所以對於管教熊孩子來説,家長首先一定要選好措辭菜譜,只有進行了有效的溝通教育。我們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對於2~3歲的孩子來説,措辭菜譜應該是這樣的:
言簡意賅的溝通,減少思維邏輯
其實這一點非常好理解,既然孩子們聽不懂否定句,也無法真正理解家長口中所説的不,那麼我們就可以選擇他們喜歡並且能聽得懂的,肯定句來代替否定句。
我家小兒子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每次喝完奶了之後都會把奶瓶扔掉,這次他又快喝完奶了,我正打算發怒吼,他説讓他不要揉,可是冷靜了三秒之後,我説:“寶貝把喝完奶的奶瓶給媽媽吧,以後喝完奶都要記得給媽媽哦。”
沒想到奇蹟真的發生了,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摔過奶瓶,每次喝完奶都我很主動的把奶瓶給我,無論他在哪兒都會找到我給我奶瓶。
與其對孩子粗暴的説“不”,不如投其所好的告訴他“你可以”,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比較温和的話語,並且孩子也不會想到我們不要後邊的內容,沒了思維線索,自然會忘記“白熊”的存在。
讓孩子實行自主選擇權
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之所以會反抗會叛逆,是因為孩子感受到了自己選擇權力被壓迫,要知道每個人都是有選擇權的,這是人天生俱來的一種權力意識,一旦這種自主權力被壓迫,孩子肯定會反抗。
每次孩子爸爸給孩子讀繪本時,都會面臨一個非常讓人頭痛的問題,爸爸拿的他總説不要,可是讓他自己挑也挑不出來自己到底想聽啥。
所以最後的解決辦法就是我收起了其餘的所有繪本,每次讓爸爸拿兩本讓他做選擇,結果反而很輕鬆愉快的就解決了問題,再也不用爭吵。
更多時候我們的溝通要先給孩子一個有限的選擇權利,讓孩子有機會適當的運用自己的選擇力量,才不會陷入反抗之爭。
實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必要的時候轉移孩子注意力是一個相當行之有效的辦法。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當他的心中出現了“白熊”時,我們做家長的不應該跟孩子執拗、較勁,這是非常不明智辦法,我們可以用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東西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前兩天我去超市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小女孩,正跟媽媽吵鬧着要一個非常大的布偶熊,那個熊的體積跟一個成年人差不多,顯然非常不適合孩子,可是當媽媽拒絕了孩子的要求時,女孩立刻準備撒潑,可是這個時候這位媽媽非常機智,立刻指向了另一個貨架上的一套芭比娃娃,對孩子説:“你看那是你最喜歡的娃娃,你難道不想要那個嗎?”
女孩回頭一看,立刻被好看的芭比娃娃吸引了目光。
當孩子哭鬧撒潑打滾的時候,我們跟孩子講道理無疑是一種非常無用的做法,所以父母要謹記,不要跟孩子較勁,適時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拒絕孩子的要求時要和善且堅定
其實無論家長採用何種措辭方式,最關鍵的還是在於父母的態度,態度就好比是調料,在跟孩子溝通時,父母一定要有一個和善且堅定的態度,既要讓孩子明白你是愛他的,也要讓孩子知道你不允許的事情絕對不能去做。
和善的態度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滿滿的愛,同時堅定的行為就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不行”的力量。
觀看文章的朋友,你們有沒有什麼話想説的,或者是想對我想説的,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你們的每一個評論都是小編的最大的鼓勵,明天小編會用最大的努力給大家分享新的文章,喜歡文章的朋友,記得給小編點個關注,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