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堅信的養生妙招,可能反而對身體有害?

父母對我們的生活無微不至,對於長身體的營養元素更是煞費苦心,恐怕缺少營養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比如平時骨頭有些疼痛了,知道要補鈣了,就開始熬起了骨頭湯;血壓血脂有點高了,就開始不吃肉了,這些做法真的都對嗎?

我們不該讓父母獨自圍觀養生頻道,鑽研養生食譜,而是應該一直努力時刻在線,在他們身邊將闢謠堅持到底。

想要爸爸媽媽身體強健,就應該拿出年輕人的硬核態度。關於長輩們究竟要怎麼補充營養?哪些又是常見誤區?

誤區一:喝骨頭湯能補鈣

爸媽都知道鈣是好東西,但怎麼補、補多少,通常很難説清。很多父母相信老方法,認為喝骨頭湯、吃蝦皮能補鈣。

骨頭裏的鈣並不容易溶於水,即使煮很久,也不太能溶入湯裏。

有研究測定,每 100 mL 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只有 2~4 mg,甚至還不如一些飲用水的鈣含量多。

蝦皮鈣含量是不低,但鹽分也很高。想靠吃蝦皮補鈣,可能鹽分攝入首先就超標了。

50 歲以上的長輩每天應該攝入 1000 mg 鈣,而他們平均只達成推薦量的一半[1]。

家人堅信的養生妙招,可能反而對身體有害?

當長期鈣攝入不足,鈣的流失趕不上鈣沉積的速度,我們的骨密度就會下降,讓骨骼慢慢形成如同「蜂窩煤」一般的「小空洞」,甚至導致骨質疏鬆這類慢性疾病的產生,讓骨骼健康大打折扣。

牛奶和乳製品是補鈣首選。想要父母每日攝入 1000 mg 的鈣,需要保證每天飲用 300 mL 的牛奶。同時,還要多吃綠葉蔬菜、豆製品和堅果,來達成一天所需。

誤區二:迷信「有錢難買老來瘦」

瘋狂吃素不吃肉

因為俗話説「有錢難買老來瘦」,所以有些長輩們的飲食就以素食為主,有些甚至完全不吃肉。事實上,這種做法太極端,這俗話也只説對了一半。雖然肥胖和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關係密切,但是老了也不是越瘦越好。要小心肌肉衰減,避免少肌症的發生。

30 歲開始,我們身體的肌肉每年就會有 0.5%~1% 的自然流失,每 10 年減少 6%~8%[2]。重視運動和營養,攝入優質蛋白,是預防肌肉衰退的有效手段:

  • 運動要控制好規律和強度,建議保證每週運動 4~6 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快走、騎車、游泳、舉啞鈴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形式;

  • 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比如魚蝦蟹肉、雞鴨禽肉、豬牛羊畜肉以及蛋類。另外,牛奶或乳製品中的乳清蛋白也屬於優質蛋白。根據《中國膳食指南》建議:長輩們可以每天攝入 150 g 左右的瘦肉類,來預防肌肉衰減。最後要記得,這類食物要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以便於消化吸收。

家人堅信的養生妙招,可能反而對身體有害?

誤區三:愛吃精白米,不吃雜糧

不注意均衡營養

均衡營養很有必要。長輩們的飲食結構是經年累月的習慣,存在很多固執的小 bug,比如:喜歡喝軟爛的白粥,幾乎不吃粗糧,這樣較容易缺乏 B 族維生素;主食吃太多,蔬菜水果吃不夠,這樣容易缺乏維生素 C。

家人堅信的養生妙招,可能反而對身體有害?

缺乏維生素 C 可能會導致牙齦炎的產生。另外,維生素 C 還能促進鐵的吸收,如果缺乏,也可能會增加缺鐵性貧血的產生幾率。

如果維生素 D 攝入不足,膳食中的鈣也只能吸收 10~15%。

健康是一件環環相扣的事情,所以均衡營養很重要,要找到營養缺乏的飲食原因,隨後針對性調整。為保證營養均衡,一般建議每天保證攝入 12 種食物,每週 25 種。

誤區四:為預防心血管疾病

拒絕吃肉

爸媽通常會覺得膽固醇是不好的,吃多了會動脈硬化,更甚會引發心肌梗死、腦中風等一系列嚴重疾病。所以很多長輩對膽固醇避而遠之,拒絕的方式就是避開所有肉類和雞蛋。其實,大可不必這樣。

想控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守護心血管健康,只需要控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吃一些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或膳食纖維的食物,同時,也要記得少吃鹽。具體來講,可以選擇少吃肥肉、骨髓、奶油等,多吃魚蝦和蔬果等。

另外,一種玉米或大豆中天然含有的叫做植物甾醇的物質,在人體每天攝入量達到 1.5~3 g 時,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文獻進一步解釋:植物甾醇作為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可促進膽固醇代謝,並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合成[3]。

總而言之,對於成年人,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人羣,用植物甾醇來代替動物油脂對健康有益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2 字。

轉載請註明: 家人堅信的養生妙招,可能反而對身體有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