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新媽媽圖鑑(ID:newmomstyle )
作者 | 小新媽媽
一説到孩子吃飯問題,“挑食”可能是大部分娃的通病了:
“我家那小子挑得特別精細,雞蛋再小都能給你摳出來”
“最頭疼的是不吃稀飯和米飯,塞進嘴裏能給你再扒出來扔掉”
“肉魚都不喜歡吃,只喜歡西紅柿,每天拿西紅柿調味”
……
不是全世界只有同樣的媽,也有同樣的娃。在國外的網站上,對於孩子挑食的問題,吐槽的家長也並不少,每天吃飯都是活生生的段子:
“除了像推銷員一樣每晚哄孩子吃完,我還能做什麼……”
“希望我當年跟我孩子一樣勇敢,晚飯一口沒吃,收拾完餐桌6分鐘跟媽媽要零食。”
孩子為什麼會挑食?家長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聊聊挑食這個老大難問題。
孩子為什麼挑食?
01
遺傳或家庭以及媽媽的飲食習慣
家庭以及媽媽的飲食習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對食物的偏好。
媽媽在孕期和哺乳期間對食物的喜好度,將會影響日後寶寶對食物的接受度。
營養學副教授邁爾斯-費斯博士,曾對66對4-7歲的雙胞胎做過研究。研究表明72%的兒童挑食是基因遺傳,剩餘的是受環境影響產生的,而且家庭成員是否坐在一起吃飯也能影響孩子的飲食習慣。
簡單來説,如果父母挑食孩子挑食的可能性會更大。
02
味覺發育的關鍵期未給予恰當的刺激
孩子的味蕾在出生後有一個全面發育的過程,而且其味覺發育的關鍵期是在生後4~6個月齡,他接受的味蕾刺激必須是由淡到濃,從單一到多樣,而且需要儘可能的為寶寶提供口味豐富的食物來擴大其味覺的感受範圍。
如果在寶寶味覺發育的關鍵期未給予恰當的刺激,未能給寶寶提供口味豐富的食物或吃了過鹹、甜的食物刺激了味蕾就會損害味蕾接受其他味覺的能力,可能導致寶寶日後挑食。
而且如果長期吃的東西種類很單一,也是孩子挑食的一個生理性原因。
03
一種自我保護
有的孩子面對新食物,因為陌生會對食物好奇,所以更願意嘗試,希望在新食物上找到答案;
而對於生性敏感、謹慎的孩子來説,陌生的食物對他們來説是個“大怪物”,不但不想嘗試,還會變得“害怕、排斥”,就更不會吃了。
04
想要吃飯自主權
孩子2歲“自我意識”覺醒後,開始挑戰家長權威。把不喜歡吃的食物從嘴裏吐出來,有時候是想掌握吃飯的主動權。
他們想表明“我要獨立”、“我要自己決定”、“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要限制我”,這是種對於吃飯自主權的爭取,跟吃什麼可能也沒多大關係。
但很多時候,家長的態度讓孩子想要“吃飯自主權”這件事,變得痛苦不堪。
《少年説》中有位五年級的小學生,在天台上直呼:
“姥姥,我真的吃不下了!”、“可不可以別再讓我吃那麼多東西了?”
孩子長時間對吃飯接收到的信號是“吃飯不開心”、“都是你們逼我吃的”、“越讓我吃什麼我就越不吃”……所以只能用挑食來抗拒家長的“過度關心”。
05
可能是“偽挑食”
“吃”對於孩子來説應該是他們的頭等大事。如果孩子挑食,要考慮是不是在飯前吃了其他東西。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裏,茜茜一直在挑自己喜歡的土豆吃,別的都不吃,媽媽讓茜茜少吃點土豆,多吃點蔬菜,茜茜卻一臉嫌棄,一直在説“我不吃,我要吃土豆”。
後來終於在媽媽地哄勸下,茜茜把青菜放進嘴裏,但沒嚼兩下就吐出來了,皺着個小臉説:“好難吃。”
其實是茜茜在吃晚飯前,先跟着爸爸去奶奶家吃了一個大雞腿,香香的雞腿和寡淡的青菜相比,孩子當然更喜歡雞腿,索性就拿來當飯吃,晚飯肯定就吃不下了,為了不被批評,只能挑自己喜歡的再吃幾口,這其實屬於“偽挑食”。
孩子挑食,可以這樣做
01
能採取母乳餵養的時候儘量餵母乳
據研究報道,母乳餵養的孩子可以接受多種多樣味道的食物,因為孩子從乳汁中就能感知到媽媽的“口味”,獲得了關於味覺最早的經驗;
而喝配方奶的孩子,感受到的味道幾乎都是一樣的,因為沒有對於口味的早期經驗,所以在孩子添加輔食之後,對不同食物的接受度就沒那麼高。
為了讓孩子以後能吃遍“所有”的食物,媽媽們在自己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多餵母乳吧~
02
味道吃得清淡點
研究發現,孩子天生喜歡甜味、鹹味和鮮味,可以刺激味蕾,增加食慾。
但經常吃會讓孩子的口味會越來越“重”,以後可能還會非“辣”、“鹹”、“甜”不吃,挑食越來越厲害。
所以,讓孩子平時吃的清淡點,保持對各種味道的敏感性,讓孩子以後啥都能吃,跟挑食説拜拜~
03
種類別吃得太單一
孩子的口味需要清單,並不意味着食物種類要單一。相反,孩子味覺發育需要刺激味蕾,為了不挑食就需要各種各樣的食物刺激味蕾。
1歲以內的孩子,吃的食物種類、口味越多,以後接受不同食物的程度就越高。
平時多給孩子選擇,換換花樣,還可以凹點造型。在孩子接受新食物時,一定要耐心細緻,多鼓勵孩子嘗試,並不是強迫一定要吃,一旦孩子接受了這種食物,就多給孩子一點稱讚吧!
04
讓孩子產生興趣
讓孩子對不喜歡的食物感興趣是對挑食最有效的解決方式。
有一項針對3-4歲孩子的研究,給一組孩子們提供平時最不愛吃的西蘭花、胡蘿蔔、菠菜等食物,讓孩子們搞創作,允許他們隨便壓碎或者捏碎這些食物;對照組則是讓孩子用絨球、亮片這樣的傳統手工材料來創作。
隨後研究人員發現,玩過食物的這一組孩子對於西藍花和胡蘿蔔更有吃下去的慾望。
專業的研究告訴我們,孩子是需要玩食物的!不是説隨意浪費食材,而是更有趣的玩,比如用白菜的菜心能印出玫瑰,秋葵能畫出小星星等。
還可以給孩子看看關於挑食的繪本,比如《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作者用假想遊戲的方式,把番茄變成了“噴水月亮”,讓挑食的蘿拉愛上了番茄,這種遊戲的方式最能讓孩子對討厭的食物感興趣了~
★拓展遊戲:假想遊戲
1.用孩子不吃或不習慣吃的食物跟孩子玩一個假想遊戲,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編一個故事。
2.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以一人吃一口的方式把食物吃掉。
3.吃的時候可以做一些誇張的表情或動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要吃掉它!”“這是我的,你可不能動啊!”“一會兒我還要再來一份,味道真是不錯啊!”
05
以身作則、不強迫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體驗,這個東西你不愛吃,但看別人吃的特別香,也會想嘗試嘗試。
孩子也會這樣,如果你對某個食物特別“討厭”,他自然能感覺到,孩子愛模仿家長的行為,吃飯時要用開心的表情和語言來讓孩子嘗試。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這隻會讓他越來越挑食,覺得吃飯是個痛苦的事。
上面《虎媽貓爸》裏,趙薇飾演的媽媽在孩子把菜吐出來時,硬把菜往孩子嘴裏塞,哪個孩子還能樂意再吃,甚至以後都會對吃飯產生陰影。
説到底,沒有孩子不挑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爸爸媽媽也不用太擔心、焦慮,這是正常現象;大人還有各種各樣不吃的東西,更別説孩子了,只是大人更容易剋制,孩子卻沒那麼理智。
別讓吃飯這件事變成一個痛苦的事,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身體才能長得棒!
-End-
本文審稿顧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醫師張峯。
文章僅作科普,不能代替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
喜歡我們就“一鍵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