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感統失調關乎寶寶的大腦發育,千萬別忽視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健康

媽媽每天對新生兒進行撫觸,能夠安撫寶寶情緒促進感統協調發展,幫助寶寶大腦發育。


近些年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剖腹產出生的寶寶明顯增加,“感統失調”這個詞也因此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首先,我們來説一下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統合,是大腦的一種功能,一旦感覺統合失調,大腦功能也會失調,表現出各種學習能力障礙。


感統失調並不是某種疾病,只是大腦在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刺激後,不能夠很好地與身體各部分相協調。


感統失調的相關表現


感統失調也分為多種情況,根據不同功能的失調,在幼兒身上表現出的症狀是不同的。


常見的有前庭平衡功能失常、本體感覺功能失調、觸覺功能失調這幾種情況。


1

觸覺功能問題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睡眠過程中經常伴有驚厥等現象,情緒不穩定,易哭鬧。稍大一點就不喜歡身體接觸,討厭肢體接觸,愛和同伴發生衝突。


不愛理髮、洗澡、刷牙、不喜歡參與沙土、泥塑等遊戲內容,卻偏愛某些事物,如特定材質的牀品或玩偶,要時刻抱着才有安全感才肯入睡。



2

前庭感覺功能問題


人們常説的平地卡跟頭,在這類孩子身上就比較常見。手眼協調能力較差,尤其在畫畫或演奏某些樂器時,如架子鼓、鋼琴常常左右不得兼顧顯得手忙腳亂。


生活中經常亂丟東西,組織性較差,不喜歡整理有序的環境。喜歡無目的亂動,自言自語,且懲罰無效。



3

本體感覺功能問題


這類孩子往往沒有時間意識做事情缺乏順序性,克服困難的自信心不足,易產生挫敗感,因此往往顯得不合羣。


像翻跟頭這樣的大動作,這類孩子往往做起來較為困難。像寫字玩插塑玩具這種精細運動,往往過分用力,依賴成人幫助,在陌生的地方方向感較差容易走失。


造成新生兒感統失調的原因


1

先天生理因素


剖腹產的過程中,嬰兒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易造成觸覺失調。


孕期胎位不正,易引起新生兒平衡覺失調。


妊娠3個月時,胎兒的神經系統基本形成,妊娠期亂用藥物也會對胎兒的感知覺造成傷害。



2

後天環境因素


對新生兒的過度保護,讓寶貝在嬰幼兒期時沒有完成對外界環境的適應。生理系統對外界事物的刺激接受的不全面,人為地導致了孩子的“感統失調”。


比如:過早地給寶寶使用學步車,此時孩子前庭平衡和頭部的支撐力都不足,學步只會起到負面作用,違背了嬰幼兒生理發展的順序性。


嬰兒沒學會爬就學習走路,會直接產生前庭平衡失調。



父母工作較忙疏於陪伴,會使得幼兒右腦刺激不足。成人對幼兒要求過於嚴格,如不準孩子玩沙土,不準孩子光腳在地上爬行。


限制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與時間,使得幼兒觸覺刺激缺乏。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沒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揠苗助長往往無意間成為了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


感統失調的預防與解決辦法


新生兒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後一年時腦細胞數目增長的重要階段,嬰幼兒1歲時腦細胞的數目不再增加。


但是,細胞突起卻由少到多,為兒童的智力發展提供了生理基礎。


希望各位奶爸奶媽能夠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兒童成長的關鍵期,儘早地幫助孩子解決感統問題。


1

預防


科學備孕,禁止亂用藥物;遵循醫囑,按時產檢。在可以順產的前提下不要隨便剖腹產,這樣不益於母嬰健康。


建議各位準爸爸準媽媽提前温習科學育兒知識,為促寶貝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為寶貝提供寬鬆愉悦的家庭氛圍,每週要有固定時間作為親子陪伴時間,不要讓工作影響了我們的親子交流。



2

解決辦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給予人間的小天使,我們温柔以待。就算寶寶出生後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也不要焦慮,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育兒觀的科學化,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0-3歲是幼兒感覺統合的形成期,3-6歲是幼兒“感統失調”恢復訓練的黃金時期,12歲之前通過訓練是完全可以糾正感統失調的問題的。


親子爬行對於3歲以前的寶貝是再合適不過的訓練了。爸爸可以嘗試帶着寶寶在障礙物中爬行,翻越“高山”克服困難,技能鍛鍊寶寶的協調能力還能夠促進親子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吹泡泡遊戲,能夠幫助寶寶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在遊戲過程中還能讓孩子和家長收穫到極大的愉悦體驗,多多陪伴我們的寶貝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新生兒撫觸針對觸覺失調的寶貝是最直接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市面上有很多的新生兒按摩室,如果您沒有時間帶寶貝去或者對對方的衞生水平心存疑慮,在家自此對寶貝進行撫觸也是可以的。


通過親子間的撫觸,使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上傳到中樞神經系統,能夠有效地促進新生兒感覺器官的發展,增加親子間的的感情,促進幼兒腦部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