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醫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團隊部分成員。
對突發急病的馬拉松運動員進行現場急救。
爭分奪秒轉運患者。
在一艘海上貨輪上,現場搶救一名突發疾病的外籍船員。
120參與空中醫療急救,成為“陸海空”立體化緊急救援網絡的重要力量。
他們工作的地點,有時在患者家中,有時在深夜的街頭,有時在嘈雜的工地上,有時在荒郊野外……他們出診要跑、樓梯要爬;要登上高山、要深入坑底;風吹、日曬、雨淋,上班、下班、吃飯、睡覺都不定時。
他們不分晝夜始終奔忙,有需要急救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是行走在人羣裏的天使——120急救人員。他們守護着廈門四百多萬市民的健康,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為那些危重症患者架起一道道生命通道。
文/本報記者 劉 蓉 通訊員 林 挺 圖/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 提供
8月12日上午,湖裏江頭有兩名男子在用工具梯下到電梯井內工作時不小心直接跌落。電梯井空間狹小、光線昏暗,傷者的同事手足無措,打電話向120求助。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第一醫院急救站點黃恩美率急救小組迅速趕到現場。
作為廈門120唯一一名院前急救女醫生,黃恩美順着梯子爬下悶熱的電梯井。兩名傷者中有一人傷勢較重,初步判斷為左側股骨骨折、右側踝關節骨折。她立即幫這位重症傷者進行初步處理:用木板固定、完成包紮。但由於重傷者體型較為龐大,電梯井十分狹窄,中間還有基樁,人沒法上擔架,120急救人員從不同角度試了近一小時,都沒辦法出井,只能請求消防協助。井底不通風,黃恩美的衣服濕透了,滿頭大汗的她選擇繼續留在井底悉心安撫患者,一直等到消防人員到達,幫助120把患者救出電梯井。等將傷者送到醫院時,已經13點,黃恩美隨便吃點東西就又開始忙碌了。
這只是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醫護團隊的一個縮影。目前,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在全市共設有22個急救站點,承擔着全市範圍的各類突發事件院前急救工作以及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
他們堅守在全市所有急救站點上,全年365天,夜以繼日守衞在市民健康的最前線。近年來,他們執行相關醫療急救任務達8萬多次/年,日均兩百次以上,而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沒有固定的工作場所,現場情況複雜多變,還經常伴有各種危險因素,要完成一次醫療急救,往往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炎炎夏日,他們要頂着酷暑,承受着高温,在情況複雜危險的工地、高速公路搶救傷員;在寒冬臘月,他們要冒着嚴寒,在海邊、港口、山裏、郊外救助患者……走街串巷、風雨無阻,哪裏有患者求助,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面對風險,他們全員出擊,帶領急救小組,參加新冠肺炎確診/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發熱相關病人以及密切接觸者等人員的接診轉運工作,為“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全部力量。
另外,在醫療急救中心黨總支的指導下,院前急救醫師團隊還積極參加各種應急救援聯合演練,全員完成直升機上空中醫療急救培訓,成為“陸海空”立體化緊急救援網絡的重要力量,多次順利與多部門配合完成海上、山地等緊急救援任務,挽救許多生命。同時,該團隊積極加入廈門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症孕產婦、新生兒的急救協作服務體系建設中,通過與醫院協作、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守護市民健康的能力。
醫師風采
老
黃志偉: 急救路程30多萬公里,成廈門活地圖
黃志偉
自15年前入職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與天使比愛心,與死神搶速度”的急救精神就深深烙印在黃志偉的心裏。目前,他已累計出診出車20000餘趟,幫助過15000多名患者,能遊刃有餘地應對各種突發急危重症及複雜特殊狀況。
30多萬公里的急救路程,讓黃志偉踏遍廈門6個區的大街小巷,成為廈門的一張活地圖。
“哪怕有一絲希望,也絕不會放棄!”對心臟呼吸驟停患者的搶救與護理,是院前急救最大的挑戰,刻苦的專業訓練讓他在危急時刻成功搶救了10餘例心臟呼吸驟停患者。在一次工地現場搶救中,患者因觸電造成呼吸心跳驟停,他只帶着一名急救護士完成了急救工作,在持續近30分鐘的搶救過程中,他對患者進行胸外按壓、人工呼吸、電除顫、靜脈路給藥……其間,他強忍雙膝因長時間跪在堅硬不平地面上的疼痛,扛住持續胸外按壓帶來的體力消耗和腰部痠痛,承受着患者親屬朋友情緒失控的壓力……當患者呼吸心跳有反應的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説:“這是我對生命的敬佑,也是我學醫的初衷。”
今年疫情暴發初期,他在第一時間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主動向單位請纓參與抗疫,專項接送“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可疑或確診新冠肺炎患者”,負責這些患者從海關、口岸、居住地或集中隔離觀察區轉運到指定治療醫院,讓患者從發病地到指定治療醫院實現無縫對接,有效切斷傳播途徑。半年來,他已參與轉運各類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600餘人。在抗疫期間,他還火線入黨。他告訴記者,他被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於是向單位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希望能以黨員的標準進一步激勵自己,提高自己。
中
卓程杭: 院前急救經驗豐富, 率轉運組奮戰一線
卓程杭
正值三伏天,酷熱的陽光讓急救車車身變得異常滾燙。“T3機場有一入境人員發熱,請立即出車……”市醫療急救中心江頭站點內,卓程杭剛和上一班的同事做完交接,還沒來得及坐下來喝口水,電話裏就傳來緊急調度任務。車裏空調已調至最低温,依舊像個大蒸籠,十分悶熱。剛上車,卓程杭的額頭就已經開始冒汗了。接患者時,扛行李箱、上車問診、記錄體徵、採集信息等工作,在平時根本毫不費力,但套在防護裝備中就異常辛苦,沒一會他就感覺渾身熱氣直冒、氣喘吁吁。一路“蒸着桑拿”將患者送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
回到站點時,消毒完車輛,卓程杭裏裏外外已濕透了,就連鞋裏都淌着汗水。來不及沖澡,匆忙補充點水分,他就迎來新任務,坐上備用車輛,卓程杭又踏上征途。
卓程杭從事急救工作9年多,有着豐富的院前救治經驗。3年多前,他就因在抗擊“莫蘭蒂”颱風中的閃光表現,被廈門市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卓程杭已經連續兩年除夕輪值,今年他原本打算回莆田老家和父母團聚。但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打響,他立即取消原計劃,請戰加入市醫療急救中心疫情防控應急先鋒轉運小組。面對家人的不解,他的回答簡短有力:“我是一名黨員,是一名醫生,關鍵時刻,必須頂上!”作為一名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院前急救醫師,他帶領着轉運小組,充分發揮表率作用,以實際行動詮釋黨員的擔當。入夏以來,他帶領的轉運小組每班平均出車都在五趟以上,有時甚至需要連軸轉十餘個小時。高強度的工作和大量的出汗,使他的體重明顯下降。
青
姚英科: 職場新手苦練技能,入職一年獨當一面
姚英科
入職一年,姚英科已習慣了120“滿血對待”的工作節奏。
初入職時,院前急救對姚英科來説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院前急救工作內容複雜,涉及內外婦兒各種危急重症,如車禍傷,高空墜落傷、猝死、分娩、危急病人的轉院,以及醉酒者。在參加院前急救培訓時,他認真記錄前輩傳授的各項經驗,希望能順利完成每一次急救工作。
獨立執行任務到現在,參與120急救的每一天都充滿着緊張、奔忙、刺激和智慧,這項工作不僅需要膽識,還需要熟練的技能及準確的判斷。在一次次的出車執行任務中,他的工作能力得到極大提升,逐漸從一開始的緊張到現在的從容不迫。
120急救大部分時間在室外工作,工作環境複雜多變。雖然很苦很累,但當看到一個個生命得到及時的救治,那一刻,他認為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一次夜班值班中,一名“呼吸困難”患者報警求助,在急救車飛快地開往目的地的同時,姚英科通過電話聯繫患者家屬,電話中家屬十分焦急,他告訴姚英科,父親有哮喘病史,晚上突然發作,自行用藥霧化治療仍無法緩解。姚英科趕到現場時患者已呈昏迷狀態,全身濕透,只有微弱的嘆息樣呼吸,也摸不到脈搏,姚英科立刻幫助他平躺,頭側位,進行心肺復甦搶救,同時囑咐護士儘快開放病人的靜脈通道,靜脈給藥,並快速轉移至救護車上,同步心電監護以及吸氧,通過高效配合及一系列的搶救措施,在送往醫院急救的途中,患者的生命體徵逐漸平穩(心率從165次/分降至100次/分,血氧飽和度從58%升至97%),當救護車到達醫院時,患者已睜開雙眼。
剛入職時,一個深夜,姚英科要去接一名心悸患者,在出車時的電話聯繫中,他了解到這名年輕女性患者獨居,報警是因為半夜突發心慌氣短及冒冷汗,半個多小時還未能緩解,患者很焦慮惶恐,姚英科在電話中盡力對女患者進行安撫,並囑咐病人聽從他的口令一起做Valsalva動作(深吸氣後屏氣、再用力做呼氣動作),刺激迷走神經減慢心率,並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到達現場時,患者的症狀已明顯緩解,姚英科將她安全護送至醫院進一步治療。
醫師節來臨之際,職場新人姚英科説:“一次次急救,一場場奔波,急救人的使命沒有終點,風裏雨裏,嚴寒酷暑,我們守護着每一個生命。感謝在抗疫一線轉運的同事們,沒有你們,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數字
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醫務科現有醫師70名,其中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31名,碩士研究生學歷5名,具有國際基礎生命支持培訓導師資格9名。
榮譽
●2016年榮獲廈門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標兵稱號
●2017年榮獲廈門市青年突擊隊稱號
●2018年榮獲福建省級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
來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