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不同以往,温飽早已不成問題,以前都説農村的孩子的早當家。
現在即便是農村的孩子也是家裏的小寶貝,一家人恨不得捧在手心呵護,不讓孩子做一點雜事。在這樣的勢態發展下,不少孩子也因此變得愈發懶惰。
最近鄰居就在抱怨,自己家的孩子已經三年級了,在家就像是一個小大爺,什麼事情都要家長幫她做的妥妥帖帖。
比如這天他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鄰居正在一旁拖地,瑩瑩説想吃橘子,於是鄰居順手給她遞了一個。
等到鄰居把地拖完了發現橘子還是原樣放在茶几上,這時候瑩瑩説:""媽媽,你快點幫我剝橘子啊,我都等好久了""。
其實像瑩瑩這種行為,並不在少數,現在許多孩子都是依賴父母,很多事情並不是不會做,而是懶得去做,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有家長可以幫他們處理。
而導致這一切發生的源頭,就是家長們縱容的行為。尤其是以下這些行為,及其容易滋長孩子懶惰的惡習。
1、家長包攬一切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對很多事情都充滿好奇,面對一些陌生的事物,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會有想要自己動手嘗試的想法。
而家長們總是害怕這顧慮那,擔心孩子會受傷等等,或者感覺孩子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直接自己上手幫孩子做這些事情。
其實這是不對的,直接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只會讓孩子變得更懶,家長應積極鼓勵孩子去嘗試想做的事,不要剝奪他們的動手能力,否則他們只會一昧的依靠父母,不能自己親身體驗。
2、不良習慣的推動
好的習慣對於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有時白天的萎靡不振可能是由不良習慣所導致的。
比如有的孩子會因為玩手機,或者是半夜看小説而很晚入睡,這就無法保證能有充足的睡眠,當孩子連基本的休息都沒有辦法滿足的時候,他自然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應付其餘事情,做事也就懶懶散散的。
3、過度的催促
父母有時看到孩子做什麼事慢慢悠悠的就會去不斷地催促,父母的初衷當然是好的,希望孩子可以快點完成自己的事。
但是孩子總是會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過多的催促可能會讓孩子產生""你讓我做我偏不做""的想法,欲速則不達。
所以不要過多的催促孩子,催促多他們可能就會慢慢多你的命令左耳進右耳出,在你們眼中變成""懶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做,他們自己的事他們總會有譜。
讓孩子養成懶惰毛病的原因不僅僅是有以上幾種原因,既然現在的孩子的懶成為令父母頭疼的一大難題。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去幫助孩子告別懶惰呢?
1、鼓勵孩子動手去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要抓得太緊了要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他們能夠做的事,比如疊小被子,整理玩具,擦桌子等等。
雖然這是一些小事情但是當父母在他們完成之後給予一些誇獎,他們會更有成就感,做事也會感到快樂,更有動力,這樣不僅會讓孩子遠離懶惰,同時對於孩子以後的生活也會有很大幫助。
2、養成好的行為規範
孩子還比較小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這時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對他們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進行好的管控,養成良好的習慣會讓生活變得有規律。
這樣可以保證孩子每天都是活力充足的,在這樣的狀態下,自然也不會因勞累無精打采而不想做事情。而一定的約束行為也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父母起好帶頭作用
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家長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一身毛病,那麼對於孩子的要求顯得也是蒼白無力的。
只有當家長自己做得好,孩子也會向着父母努力去做好,要知道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
所以父母要全面發揮榜樣的作用,在孩子面前起到一個積極正向的引導作用,看到父母都如此規範自己的行為,那麼孩子自然也會主動地去聽取父母的話。如此一來,父母和孩子都會慢慢變得更加優秀。
4、對孩子保持耐心
孩子還沒有長大並沒會有父母那樣的辦事效率,所以父母要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即便他們在做一件父母看來非常簡單的小事,父母也應該跳脱出大人的思維來看待。
不要因為孩子做事比較緩慢,就對孩子進行指責。也不要只是催促孩子,還要注意進行引導,孩子遇到什麼難題了家長要學會去幫助孩子克服,這樣孩子才會更加容易接受。
當一個一個的困難被攻克後,孩子就會向着下一個目標前進,當心中有了目標,懶惰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總結
孩子的懶惰大多不是天生存在的,這與後天的種種原因離不開,所以父母要儘量避免那些容易導致孩子變得懶惰的事情發生,鼓勵孩子去動手。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保持耐心積極引導,做一個以身作則的好榜樣,相信孩子們自然也會理解你的用心,和懶惰這一惡習告別,慢慢成為更加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