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能弄髒幾條內褲,我與女兒的屎尿斗爭了七年

閨女成長的七年,是我和她屎尿斗爭的七年。

這是一段充滿味道的回憶。我無法想象五六歲的幼崽居然還會尿在褲子裏、拉在褲子裏。是的,你沒看錯,不是尿牀,是尿褲子和拉褲子。

最開始是尿褲子。三歲上幼兒園,別的小朋友書包裏揹着故事書鉛筆,她揹着備用褲子備用鞋子備用襪子。去的時候是乾的,放學是濕的。要是尿的次數多了,還得穿幼兒園備用褲子回家。

老師安慰我,很多小朋友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尿意,大家都差不多,教室天天都要尿一片,等等就好了。

我也這樣期待着,然而一切並沒有變好。

莫非是孩子有啥毛病?

為了早日迎來“等等就好了”的好日子,我每天苦口婆心地勸閨女:“你不能這樣啊!這樣是不好的!咱這麼漂亮的小姑娘,怎麼能尿褲子呢?”

在嘮叨了一千遍之後,終於……發現這招不管用。她坐在沙發上看繪本,我抱起來看看屁股,濕的;她站在地板上玩玩具,我眼睜睜地看着褲腳變了顏色。

每天能弄髒幾條內褲,我與女兒的屎尿斗爭了七年

我沒有迎來"等等就好了"的好日子。丨圖蟲創意

身為一個積極向上的老母親,我很快認識到自己方式方法的錯誤,在實踐中總結出受眾喜歡的輸出方式。

睡前激情四射地編出了尿褲子版一千零一夜:喜羊羊尿褲子被羣嘲、小兔子尿褲子哭紅了眼睛……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細緻生動地描述了尿褲子不好。

故事效果槓槓的,當晚她就尿牀了。

對,不僅白天尿褲子,晚上還尿牀。每次去樓下晾褥子,婆婆都用一種欲言又止的表情目送我出門。

我仍然沒有等到“等等就好了”,莫非是孩子有啥毛病?

“娃好着呢,回家觀察觀察吧”

在兒童醫院掛了泌尿科門診,B超、抽血、取尿樣挨個做完。大夫説,娃好着呢,回家觀察觀察吧!

婆婆一拍大腿:既然身體沒毛病,那就是她自己的問題,簡單來説,這丫頭絲毫沒有認識到有尿就要趕緊去廁所這個行為的重要性。

老太太主張嚴加管理不聽就揍,我堅持循循善誘多加鼓勵,隊友坐在中間瑟瑟發抖努力收縮兩百斤的肉體,半天弱弱擠出一句:“我覺得都挺好”。

每天能弄髒幾條內褲,我與女兒的屎尿斗爭了七年

閨女絲毫沒有注意到暴風雨即將來臨,褲子是一定要尿的,不尿褲子是不可能的。奶奶一反之前的温柔慈愛,只要看見褲子濕,前一分鐘還在含飴弄孫,後一秒便雷霆暴雨:“你不知道丟人嗎?!”、“多大姑娘了還尿褲子!”、“不聽話我就揍你!”、“看下次我揍不揍死你!”

我覺得閨女更希望被我發現,畢竟咱當年的人設是不打不罵的温柔媽媽:“哎呦,寶寶又尿褲子啦,羞羞羞”、“小聲點,別被奶奶看見了,要不得捱揍”、“今天要是不尿褲子的話,給你獎勵哈、“哎呦喂!太厲害了!這次你居然去廁所尿尿了!真棒!”

總而言之,務必使她明白,亂尿褲子會被罰,好好尿尿有獎勵。我們的信心比房價增長得還快:無論是懲罰管理還是賞識教育,正反同時來,總有一個會見效。

不但尿褲子,還開始拉褲子了

2017年,我們終於在西安房價翻倍前蹭上了最後一班車,但是閨女尿褲子的問題仍然沒解決。醫院檢查不出毛病,婆婆咬定是孩子在家不肯穿拖鞋光腳到處走,涼到了。此話或許有理,畢竟一感覺到冷,廁所都要多跑幾趟,於是我每天在家盯着她穿拖鞋。

育兒羣裏有媽媽建議,燉點補腎的湯給孩子喝喝,我覺得萬一喝出毛病就糟之大糕。

隊友覺得閨女是做事情專注度太高,以至於忘了上廁所。這條是假的!我相當肯定以及確定她注意力不集中時也尿褲子。

打也打了,威脅也威脅了,鼓勵也鼓勵了,不但沒好,反而又有了新動向——她不但尿褲子,還開始拉褲子了。

一開始我以為是孩子拉稀,放學回來屁股上總是糊着粑粑,過一段時間,粑粑變成乾的了。每天放學回來,好的時候她只粘了一塊兒粑粑在褲頭上,壞的時候能在褲腿兒裏抖摟出一橛兒。小二增加一個新愛好,看一會兒動畫片,就蹲他姐跟前聞一聞,又蹦又跳彙報:“媽媽!姐姐又拉褲子了!”

每天能弄髒幾條內褲,我與女兒的屎尿斗爭了七年

她不但尿褲子,還開始拉褲子了。丨Pixabay

我努力扭出微笑:“寶寶,有粑粑的時候,你知道嗎?”閨女每次回答都不一樣:“我知道,可是來不及”、“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知不知道啊”。

我:“……”

有時候她每天能弄髒幾條內褲。發現情況不對時,我把她按在馬桶上,但蹲了半天她滿臉茫然:“媽媽我沒有粑粑”。過了一個多小時,又一條內褲髒了。

大概是害怕老師批評責怪,丫頭學會了默默隱藏自己,往往放學時候一摸褲子是濕的。老師苦笑:“還挺高興今天出息了,這會兒又濕了。”其實早就拉了尿了,只是躲着不讓老師發現。便秘也屢屢出現,經常幾天不便便,有便便時又拉不出來。

所有檢查仍然是:一切正常,什麼都正常。可是孩子又一直不好,我實在不知道,應該期待檢查結果有問題讓我知道是哪裏的毛病,還是該期待檢查結果什麼問題都沒有。

主任抖一抖病歷單子:“今天病人多,沒時間和你細説,我下週二出心理門診,你掛那個號去。”

什麼?心理門診?

孩子遺屎遺尿,竟是因為心理壓力

週二心理診室,聊完屎尿話題,主任轉頭面向我:“我之前就説過,從檢查結果上看沒有什麼問題。她這種遺屎遺尿行為,主要是心理壓力太大。”

一萬隻草泥馬從我心頭呼嘯而過。才五六歲小孩,吃了睡睡了吃,她有心理壓力?!

主任火眼金睛,一眼看穿我內心還沒翻完的白眼,迅速從温柔心理醫生轉換成我熟悉的兒保主任:“説吧!你是想好好給她疏導呢,還是想用藥?我好好和你説,她啥毛病沒有,就是心理壓力大,小小年紀一尿褲子家長就批評,你説孩子心理壓力大不大?!好好孩子,你瞅瞅!”

大夫,保持住,這才是我熟悉的模式:“所以現在針對這個問題,除了讓她放輕鬆,不能繼續給孩子壓力外,你回去要進行兩項訓練。第一憋尿訓練,有尿了,讓她先憋上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到10分鐘。第二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挑一個時間,定時做排便訓練,就是説,無論她有沒有粑粑、能不能拉出來,規定時間內都要在馬桶上坐上一陣子。”

每天能弄髒幾條內褲,我與女兒的屎尿斗爭了七年

醫生説,她這種遺屎遺尿行為,主要是心理壓力太大。丨Pxhere

我挺想繼續問,我們現在一直在訓練她有尿趕緊去廁所,這咋還要憋尿呢?但是大夫已經切換成心理醫生模式,笑面如花囑咐閨女:“你還是小孩子,尿褲子尿牀都是正常的呀。我是醫生啊,我看過很多像你這樣的小孩子了,長大就好了,沒事的,爸爸媽媽像你這麼大也尿牀的。我不會給你開藥,咱又沒病,沒病不用開藥啊。”

閨女低着頭,一聲不吭,連眼神都不捨得賞一個,不知道聽進去多少。

晚上睡前故事改成自黑式聊天,講述當年她媽媽是如何因為尿牀被她姥姥揍的。

她睡着後召開家庭會議,學習醫生精神。婆婆果然和我想到一起去了:“那她有尿時候,到底怎麼做?憋着還是趕緊去廁所?”

隊友遲疑半天:“是不是説,她要是不會憋尿,感覺有尿,沒等跑到廁所立刻就尿了?”

每天能弄髒幾條內褲,我與女兒的屎尿斗爭了七年

果然,在我們表現出“拉褲子了?哦,好的,你自己換條褲子就行了”、“沒事,小孩都尿牀,哪有不尿牀的小孩”之後,大概半年左右,她的大便慢慢正常,很少出現便秘的情況,基本每天都可以排便。在校表現轉好,上課期間不會尿褲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隔尿牀單和隔尿牀墊已經可以收進櫃子裏了。

一年半以後,外出有尿她能夠堅持找到廁所,幾乎不會尿褲子。偶爾玩遊戲或者看繪本太過專注、衝進廁所速度太慢情況下,她才會拉到褲子上一點點——遺屎情況也好轉了。

醫生點評

文中所述的遺尿症和遺糞症都屬於排泄障礙,是一種兒童行為障礙,指在發育過程中,兒童缺乏對自身排尿、排便功能的控制能力,或曾經有過控制能力,但不能長時間保持而出現排尿、排便問題。這類情況男孩多見,非器質性遺尿和遺糞症隨年齡增長和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大多會自行緩解。

遺尿症,俗稱尿牀,指5歲及以上兒童反覆出現排尿失控現象,有的患兒僅在晚上睡眠過程中出現尿牀,有的會在白天尿褲子,還有的白天晚上都有遺尿現象。一般要持續3個月、每週2次以上的頻率才能診斷遺尿症。如有的學齡前兒童,由於白天過於興奮、貪玩或對生活環境的改變適應不良而出現偶然尿牀,則不屬於病理現象。

遺尿症發病原因較複雜,有小部分是器質性疾病導致的,如脊柱裂、尿道狹窄等先天性異常,或泌尿系統感染、智力發育障礙等。此外,大部分遺尿症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如家庭教育方式不當、未及時培養兒童控制排尿的習慣,或兒童不願如廁、存在社交焦慮、壓力過大等。

對於夜間遺尿行為可以定時喚醒孩子起牀排尿,從而形成時間條件反射,同時調整晚間飲食結構,限制水的攝入量,如晚餐以幹食為宜,少喝水,安排合理活動,避免過度勞累。

而遺糞症指4歲及以上兒童出現不適當的排便情況,至少持續3個月且每個月至少出現1次。大便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也可出現便秘或溢出性失禁。和遺尿症一樣,遺糞症可以是自小持續而來,也可以是已經能夠控制大便,但後來又喪失了該技能。其原因可能與生理因素、不良的排便訓練、心理社會因素、環境因素等有關。

文中孩子遺糞症狀出現在遺尿症狀之後,考慮與心理因素、環境因素有關,故其治療也應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壓力為主,逐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也要正確認識疾病,改善養育方式,幫助孩子進行排便控制訓練。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每天能弄髒幾條內褲,我與女兒的屎尿斗爭了七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82 字。

轉載請註明: 每天能弄髒幾條內褲,我與女兒的屎尿斗爭了七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