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防疫形勢怎麼看?春節“就地過年”有什麼建議?市人大代表張文宏這樣説

對當前防疫形勢怎麼看?春節“就地過年”有什麼建議?市人大代表張文宏這樣説

市人大代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本報記者 袁婧攝

2021年上海兩會開幕,代表委員裏不乏在老百姓心中頗具人氣的“戰疫明星”,比如市人大代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就在昨天凌晨,張文宏發微博説,自己不能出席當天上午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的開幕式了。對於本輪上海疫情,他在微博中作出判斷,稱上海的防疫工作一直是“陶瓷店裏抓老鼠”,希望不要因為防疫對社會生活產生大的影響。目前所有病例均在快速追蹤線路上。 “這幾天屬於防疫隊伍與病毒傳播的並跑階段。目標是要儘快跑到病毒前面,終止這波疫情。”

對於這次兩會,新任的這位市人大代表關心什麼?面對疫情可能出現的波動與反覆、謠言伺機出來“搞破壞”、臨近春節“就地過年”的倡議等等,他怎麼看、怎麼説?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張文宏。

談防疫

面對新冠病毒的複雜性,要加強感染病學科體系建設

“這次兩會,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當新冠病毒可能成為‘常駐病毒’後,我們相應的常態化公共衞生體系如何建立起來。”面對記者的提問,張文宏醫生直接打開了話匣子。

“常駐病毒”——張文宏醫生一如既往地擅長打比方。“常駐”二字,讓人瞬間理解了這個病毒的複雜與反覆,一個會時不時在人類面前狠刷一把“存在感”的病毒。

“儘管這個病毒很狡猾,但我們對戰一年了,基本摸索到了一些它的特性。也正是這些特性,讓我們現在明顯感覺到這是一個可能長期伴隨人類的病毒。”張文宏分析,這種 “長期伴隨”的狀態是:短期內,我們可能壓制這個病毒、且可以把它壓到很低的水平,但可能每年冬季,它會有一定的發病情況。而這個時候,沒有免疫的人可能就會面臨被感染風險。

在張文宏看來,這個“對手”的毒性、傳染性都可能超過流感病毒,也正因如此,需要備好更強的公共衞生體系來應對。

上海在2020年4月就召開了全市的公共衞生大會,並提出“公共衞生建設20條”。而包括張文宏在內,此次參會的多位代表、委員更關心的便是,“公共衞生建設20條”如何更好落實落細,以過硬舉措確保上海始終安全。

“我們整個中國的公共衞生體系在這次防疫中已經獲得很好的鍛鍊,在此期間,上海的公共衞生體系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預警、溯源、應急響應機制,在此基礎上,我要重點提的是強化各大醫院感染病學科建設。”張文宏分析,下半年,隨着疫苗接種普及,人羣整體免疫力提升,有效藥物問世,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會下降,全球範圍會重新 “開放”,而輸入病例壓力會一下子增加。屆時,新冠很可能成為 “常駐病毒”,雖然不會大暴發,但可能像流感一樣會時不時有散發。如此一來,上海除了龐大的發熱門診體系建設外,還需要強化的一個空間就是醫院的感染病學科,以便將這些病例納入常態化診斷、隔離治療。

“全球重新開放在即,現在就得作準備。不要到時候再愁——醫生在哪裏,隔離體系在哪裏?我們得注意到,還有相當部分的醫院沒有正規感染科存在,沒有構建起系統的感染病房。”張文宏注意到,上海公共衞生三年行動計劃已出台,他的提案希望據此特別強調對各大醫院感染病學科的建設規範,包括針對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制定相應的學科建設標準,為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構築抵禦各類傳染病的“基石”,“不要每次打遭遇戰,而要成竹在胸!”

與防疫相關,張文宏代表特別關心的第二個焦點議題就是生物醫藥轉化。 “無論是新藥研發、疫苗研發與儲備,病原體的探究,在上海市層面要有整體構思,即從疾病機制研究、藥物研發,到疫苗開發、藥物臨牀試驗轉化中心,從‘上游’到‘下游’要有一個系統鏈條構建,讓成果加速度跑出來。”張文宏分析,從這次新冠的生物醫藥研發領域來看,國外有很好的展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可以在疾病救治、預警體系、生物研發體系方面有更高要求的佈局。

談科普

鼓勵醫生科研人員做科普,讓公眾不信謠不傳謠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正逢張文宏攜手漫畫作家“混子哥”的科普新作《超級大腦在想啥?漫畫病菌、人類與歷史》出版。這不是張文宏第一次出科普讀物。某種程度上,他的爆棚人氣正緣自他自疫情以來從未間斷的“科普力”。

新冠疫情襲來之際,從初期的一句“黨員先上”,到後來的“在家就是戰鬥”“你很悶,病毒也被你悶死”,以及最近的“兩個快速”——你快速(有發熱等症狀及時就醫)、我快速(公共衞生人員及時排查、流調、隔離)……在“金句”刷屏的同時,讓人們記住了應該如何做,能更好地配合打贏防疫戰。

在張文宏看來,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傳染病流行網上的一個節點,面對傳染病,公眾可以“統一行動”,不輕信、傳播謠言,做好個人的科學防疫舉措變得很重要,而科普正是承擔着這樣一層重要的社會“喊話”功能。

這次疫情中,張文宏、吳凡等公共衞生學家都站在了科普一線。如何讓更多醫生樂於參與科普,讓民眾願意聽醫生的科普?對此,張文宏直言,目前醫生從事科普逐漸獲得重視,但長期以來,從事科普沒納入醫生工作的硬性要求,都屬於“自發動作”,未來應該更多鼓勵醫生從事科普,在職稱認定、成果認定上給予傾斜。尤其在需要跟公眾做充分溝通的領域,更需要鼓勵、引導醫生從事科普。

“比如,最近一兩年對新發傳染病、對老百姓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如何積極接種疫苗,就需要系統科普。另外,對老人、婦女、兒童,都有自己獨特的科普範疇,也應該有相應的佈局。各個領域都應有科普體系構建,尤其跟老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要多多開展科普。”張文宏説。

談過年

16字口訣穩心態,過一個平安健康的快樂年

這個冬天,各地疫情有波動,在1月21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第90場新聞發佈會上,張文宏坦言:疫情到來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基於全國疫情的新形勢,上海出現本土病例不是偶然事件,關鍵在於後續我們的處理是否可以及時控制住。

關於疫情波動,張文宏並不迴避,對上海、對各地防控舉措表現出信心。“從上海來看,我們的經驗之一是早期預警,上海的發熱門診數量全國最多,發熱門診及時響應,將為防控提供很好的時機,可以做精準防控,儘量把防控範圍、對象定在相對較小的範圍,為常態化防控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張文宏強調,“常態化防控”就是公共衞生體系在從事防控,但不影響大眾的正常生活,而要做到這個狀態,只有建立在“精準防控”這個基礎上。一旦冒出確診病例,做到“動態清零”。“早期預警、及時響應、精準防控、動態清零”,這一防控16字口訣,他常掛嘴邊。

時下,春節即將臨近,人口流動會增加,全球歷次傳染病傳播最怕這點。對此,張文宏緊張嗎?接受採訪時他坦言:原來緊張的,當全國防疫策略敲定,“就地過年”成為新風尚,心裏踏實了。

“第一,還是希望大家這個春節不要東跑西跑,減少流動,儘量‘就地過年’,以家庭為中心過一個平安健康年。第二,外地員工不回老家,當地單位的工會、黨支部等,要關心到位。如何讓大家過一個安全又温暖的中國年,今年也是對各單位智慧的考驗。”張文宏透露,他所在的華山醫院感染科,已在籌備如何陪伴不回家的進修醫生、在上海工作的外地醫生等,過一個平安健康的快樂年。


  作者:唐聞佳

       攝影:袁婧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1 字。

轉載請註明: 對當前防疫形勢怎麼看?春節“就地過年”有什麼建議?市人大代表張文宏這樣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