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

致家長: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

文:文雨

曾經在書上看到一句話:

“掙斷線的風箏不僅不會得到自由,反而會一頭栽向大地。”

人也是如此,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範自身才能獲得更有前途的未來。

常言道,養成一個好行為不容易,糾正一個錯誤行為則更是困難。

要想讓孩子成為守規矩的人,家長就必須從小抓起,重視規矩教育!

一、規矩的重要性

一般來説,培養孩子守規矩有兩大好處:

規矩保護了孩子的安全

兒子所在的幼兒園,最近出了一起流血事故。

原來,一名女孩不聽老師指揮,偷偷跑到器材室玩,結果腳被金屬架子劃傷。

而其他小朋友則乖乖地排隊等候,沒有受傷,玩得很盡興。

可見,規矩不僅要求孩子行為端正,在一定程度上還為孩子劃分了界限,保障了他們的安全。

規矩引導着孩子的行為

對沒有受過教育的孩子來説,一切行為都是沒有屬性的。

而立規矩,就是給孩子的世界裝上框架和邊界,教他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當孩子懂得分辨是非、分析後果,他們在實際操作中也會有意識地遵守。

久而久之,孩子的好行為也將形成好習慣。

致家長: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

二、孩子要遵守的7個規矩

具體來説,小學階段的孩子都必須遵守以下7個規矩:

◆ 講文明懂禮貌

不説髒話,不做粗野舉動,要常把“您”“謝謝”“請”等詞掛在嘴邊。

如果見到家人、夥伴有不文明行為,要勸告制止,併為他們做個好的示範。

◆ 孝父母尊師長

不做令父母擔心的事,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珍惜大人的勞動所得。

上課時要遵守課堂紀律,見到老師要問好,認真對待知識和學習。

◆ 自己事自己做

上學後,收拾書包、整理書桌、洗澡洗漱、準備衣物等都要由孩子自己來完成。

家長可以在一旁做示範、教方法,但不宜親自上前替孩子做。

◆ 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交通規則,上下樓靠右行,不要在餐廳裏追逐,不要在圖書館裏喧鬧。

此外,注意不要在非飲食的公共場所內(如公交車)吃帶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

◆ 記得物歸原處

要有物權意識,別人的東西不要隨意碰,必須得到許可才能動用。

如果要使用公共器械,用完後一定要把物品放回原處,以方便下一位使用者。

◆ 做錯事要道歉

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向對方誠懇地道歉,並勇於承擔相應的後果。

當然了,如果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孩子也有權利要求對方道歉。

◆ 看電視要守約

提前約定好每週看電視**分鐘、可看可用的內容、違規後的懲罰方式等等。

嚴格按約定做好,如果不遵守或故意違規,則要承受相應的後果(如減少時長等)。

上述7個最基本的言行規矩,家長務必讓孩子遵守。

當孩子逐漸長大後,這些規矩還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擴展和完善。

致家長: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

三、家長要把規矩放在寵愛前

孩子尚且年幼,家長要給他們多一些耐心和成長空間。

不過,寬容並不等於縱容,父母要把紀律、規矩放在寵愛之前。

立好規矩後切忌“朝令夕改”,大人破壞規矩,孩子就會輕視規矩。

在筆者看來,最佳的教育方式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遵守規矩,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與此同時,家長也要明確一點:

立規矩的目的,不在於向孩子展示你的權威,而是幫孩子建立自律和正確行為。

因此,家長在執行規矩的時候,不能因為壞情緒影響了自己的判定和對孩子的懲戒。

該批評的就要批評,對事不對人,最後別忘了教孩子道理和正確做法。

只有立下“鐵規矩”,孩子才能心無旁騖,才不會染上刻意討好、見風使舵的壞毛病。

結語: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

相反,立規矩正是一種愛孩子的表現,這將使孩子明辨是非,得以在社會上立足。

所以,趁孩子正處於人生奠基的黃金期,趕緊幫他們立好規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6 字。

轉載請註明: 致家長: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