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濕氣,兩個地方最先“鼓出來”!多數人看見了也不在意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黃帝內經講解》、《中醫病因病機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的這篇文説,我們繼續來和您聊聊濕氣。
有濕氣,兩個地方最先“鼓出來”!多數人看見了也不在意
我們都知道有濕氣不好。濕氣,和很多的亞健康症狀,以及具體疾病有關係。但是,濕氣對人體的傷害,是循序漸進的,最初可能微小如蟻穴,隨着時間的增長,這才慢慢釀成巨大的傷害。
那麼,在濕氣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們怎麼發現它們?
在這裏,我們想提醒您兩件事情。這就是,注意觀察我們的下眼瞼和小肚子。這兩個地方,是相對敏感的濕氣的“照妖鏡”。
為什麼這麼説呢?我們先來看《黃帝內經》中的一段經文:“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卧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這段經文,是《靈樞·水脹》裏面的話。
有濕氣,兩個地方最先“鼓出來”!多數人看見了也不在意
這段話,其實是在向我們介紹中醫“脹證”裏面,因水而發“脹”的原因和機制。 當然,水濕之邪引發脹證,那是相對特殊和嚴重的情況。但是它卻向我們無意間透露了兩個重要信息。這就是,我們的目窠和腹部,是水濕之氣殃及之處。
接下來,再看一段經文。這是《素問·評熱病論》裏面的話:“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這段話,把“目下”和“腹部”之所以容易受水濕之氣的殃及,解釋得很清楚了。
説白了,所謂“目窠”、“目下”,指的就是咱們的下眼瞼。水濕之氣,會使得我們的下眼瞼浮鼓起來。為什麼啊?因為下眼瞼屬陰,而水濕為恰恰為陰邪,故而容易傷及目下。其次,我們身體前面胸腹部位,乃屬陰。而腹部,又是“至陰之所居”。故而在屬於陰邪的水濕之氣,容易聚於腹部。其中相對明顯的,就是咱們的小肚子。
這裏是文章圖片\3.gif
説起這些來,可真真有它的現實意義。
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早上起來,像沒睡醒似的,仔細一看,下眼泡微微浮腫,眼睛看上去無神。這怎麼回事啊?原因之一,就像我們所講的,有濕氣了。還有的人,渾身上下哪都不胖,就是腹部,尤其是小肚子胖。怎麼回事啊?濕氣之所聚也。這兩處,應該説,是濕邪容易傷及的地方。當然,這可能暫時算不上“病態”,但已經提示我們,身體即將進入亞健康狀態了。
有濕氣,兩個地方最先“鼓出來”!多數人看見了也不在意
那麼,有了濕氣,我們又該如何清散呢?其實,在初始階段,我們通過調節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內容,就能很好改善。前提是,一定能堅持。下面這些值得堅持——
1,每天運動30分鐘,以微微出汗為宜。每週運動不少於5天。出汗是最好的排濕手段之一。
2,少生氣,多開心。心情抑鬱,是最影響水濕運化的因素之一。因為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會影響氣的運行。氣行,則水行。氣滯,則水滯。故而,開心起來,才能讓水濕代謝有常。
3, 多吃一點蔬菜。大部分蔬菜,尤其是綠色長條形蔬菜,皆有利水行氣清熱之能。
4,不要熬夜。熬夜這件事,最容易傷害我們陽氣的升發。而陽氣,又是運行水濕之氣的動力。所以,總熬夜的人,濕氣會大起來。為什麼人一睡不好,下眼瞼就浮腫起來啊?原因就在這裏。
可以説,在濕氣剛剛找上我們身體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優化自己的生活習慣,改善自己的生活面貌來逐漸遠離它。這是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也是能夠做到的。前提是,我們要善於堅持。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2 字。

轉載請註明: 有濕氣,兩個地方最先“鼓出來”!多數人看見了也不在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