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覺悶熱或緊張激動時,難免“冒汗”。
可有這麼一類人的手腳偏偏“最愛出汗”:一年365天,雙手總是“濕噠噠”的,寫字時濕透紙張、穿涼鞋走路會打滑、吃飯時手汗順着筷子往碗裏滴......哪怕是玩觸屏手機,與人握手都覺得特別彆扭。困擾他們的則正是討人厭的“多汗症”。
手汗會打濕整張考試卷,
18歲女生因多汗而自卑、厭學……
“俞主任您好,我的多汗症再也沒有發作過!今年高考分數比預計高了很多,現在已經進入喜歡的學校啦!”今年九月,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疼痛科副主任俞良接到了這通充滿喜悦的電話。
別看18歲的小林(化名)年紀不大,但已有十餘年的多汗病史。
從小學開始,她就發現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每次一緊張,我的手腳就不停地冒汗。寫作業的時候,手汗打濕了整張卷子;腳底也都是汗,又冷又潮,經常沾濕襪子,沒等‘捂幹’往往又開始出汗,特別難受。”
步入高三後,由於老師、同學的不理解,加上自己越來越嚴重的出汗現象,小林的自卑、厭學情緒日益加重,她的成績排名突然下降了許多位,這可把小林父母着急壞了。經人介紹,他們找到了俞良主任醫師。
“她只要把手放在餐巾紙上,短時間內就能濕透紙巾。腳上也由於長期的汗液浸泡,產生了濕疹,局部還產生了潰爛現象。”俞良回憶,來看多汗症的人不少,但像小林這麼嚴重的不多。
每當重要場合就“汗如雨下”,
近20年的困擾,原來是這原因!
16年前,楊阿姨(化名)還是個20歲出頭的小姑娘。那時她就發現,自己每次一緊張就會滿頭大汗,情緒平復後可自行緩解,以為是性格內向。別人勸她“小姑娘內斂,再大些就好了”。
然而,隨着年齡慢慢增長,楊阿姨的病情也慢慢加重。楊阿姨不僅沒有變得“外向”,每當遇到工作中的重要場合,她總是一陣陣地狂流汗。
“看到領導和同事們的異樣眼光,我真是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楊阿姨捂着臉痛苦地説。
大家都開始懷疑她是不是患了某種罕見的疾病,關係好點的同事也多次委婉地提醒她抽空去醫院查查。
在家人的陪同下,家住蘭州的楊阿姨(化名)四處求醫。最終,她不遠千里,慕名來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
“多汗”與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具有一定遺傳性!
俞良介紹,像小林和楊阿姨這樣的多汗症患者並不在少數。今年到醫院就診的多汗症患者人數較以往有較大的增加,其中大多以18-26歲的青少年為主。
多汗症是一種局部或全身皮膚出汗量異常增多的現象。包括手汗症、頭汗症和足汗症等,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繼發性多汗症是由於甲狀腺功能亢進、更年期綜合徵、糖尿病等疾病導致的。原發性多汗症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大多會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憤怒焦慮等情況下加重症狀。
但無論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多汗症的產生都與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另外,多汗症具有家族集聚現象,家族同胞中發病人數越多,其再發風險越大。有資料顯示,國內18~23歲青少年中,有家族史的多汗患者約佔25.4%,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出現這些情況,
應儘早接受手術治療!
多汗症患者一般除了手、足、頭面等局部多汗之外,身體都健康正常,所以目前普遍認為多汗症是一種症狀,無需特殊治療。但很多患者往往會因此造成學習、工作或社交的困擾,部分嚴重患者甚至出現焦慮、抑鬱等精神症狀。
在俞良的門診中,像小林這樣的手汗症和足汗症患者佔了絕大多數,除此之外,也有和楊阿姨一樣的小部分頭汗症患者。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開展學習和社交,俞良為小林做了CT引導下的胸交感鏈和腰交感鏈阻斷術。術後,他們的症狀很快得到了緩解。
俞良建議,多汗症患者在平時應保持心態平和,避免過度興奮,遇事不慌不急,積極面對。如已明確診斷的中度(出汗時濕透一條手帕)、重度(出汗時手掌呈滴珠狀)手汗症或因為多汗症影響正常工作、學習、社交和生活,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引起心理或生理的不適,甚至造成心理障礙的患者應儘早接受手術治療。
專家介紹
俞良,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疼痛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中樞痛學組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微創學組副組長,脊柱內鏡專家,擅長頸、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皰疹後神經痛射頻消融術;多汗症交感阻滯治療;腫瘤疼痛的神經毀損和嗎啡泵植入術。
門診時間:週一上午,週五上午
【來源:健康杭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