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陷入到馬太效應的誤區之中。很多家長並不瞭解這種效應到底説的是什麼,通俗來講就是表現好的孩子會表現得更好,表現不好的孩子會表現得更差。有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家的孩子確實是如此,但是對於這種行為是如何養成的,不少家長其實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今天我們就來説説馬太效應,到底為何會出現?
1
和孩子的認知慣性有關,其實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喜歡給孩子貼上一個所謂的標籤兒。比如説懂事的孩子,調皮的孩子,聰明的孩子,愚蠢的孩子等等,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可能就是這麼隨便一説。但是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標籤定的怎麼樣直接會影響到他們的發展。有些孩子雖然説剛開始犯了一些錯誤,但是並不會影響他們之後的發展。可是在這些父母的標籤之下,他們可能就真的會變成標籤上所説的那種孩子。所以才説好孩子會更好,壞孩子會更差。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真的不能怪孩子,家長的責任可能比孩子還要更大一些。
2
和孩子的心理素質有關,對於一些心理素質不是很好的孩子來説,父母的評價對他們至關重要。他們特別想得到父母的稱讚,如果得不到,他們的內心就會受到影響。在這樣的心理素質之下,這類孩子特別容易走極端,而且也容易自卑。他們有時候會從心裏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這樣一來他們可能就會更向負面發展。所以心理素質差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不容易走出來,被打倒的幾率就會更大。
那些心理素質高一些的孩子就不是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外界的評價對於他們來説無關痛癢,所以他們的自信心也能夠保持的很好。對於他們來説,父母的鼓勵可能會起到促進效果,但是批評對他們來説,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類孩子也更容易成功,幾乎不會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
3
受周圍環境影響,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會陷入馬太效應的影響之中,和周圍人的表現是有很大關係的。比如説自己時常因為成績之類的問題遭受到同學老師的白眼,這樣的孩子就容易陷入馬太效應,越來越不想學習,之後放任自己甚至誤入歧途。如果在這個時候同學老師包括父母,都能對孩子有一個平等的態度,那孩子自然也就不會縱容自己越來越差。很多孩子其實還是比較有上進心的,只要父母多加鼓勵,他們也會想要考出一個好的成績。
有些父母知道孩子受馬太效應影響之後也想幫助孩子走出來,在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其實就是讓孩子更加自信。在發現孩子成績有所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誇一誇孩子。有些孩子其實就等着父母的表揚,很多父母做不到,所以孩子們內心才會有那種不平的情緒。
作為父母來説,想讓孩子的內心強大,首先父母也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不要因為孩子犯了一些錯誤自己就先受不了,那樣的話孩子肯定也受不了,而且要敢於給孩子定一個高一些的目標,至少孩子會覺得你們是對他比較看好的,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家長總是給一些過低的目標,孩子會更加自卑,他們會感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這樣的話,孩子也很難從馬太效應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