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獨立,68.0%受訪者建議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

對孩子不敢放手、事事包辦,是家長中很普遍的現象。你贊成家長對孩子“大包大攬”嗎?應該怎樣教孩子獨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1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1%的受訪者直言不贊成家長對孩子“大包大攬”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受訪家長中贊成的比例高於其他受訪者。教育孩子獨立,68.0%的受訪者建議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家庭活動。

59.1%受訪者不贊成家長對孩子“大包大攬”

劉佳盈生活在重慶市巴南區,孩子上初中一年級。她不認同家長凡事都替孩子做,“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家人獨立生活,去上大學,成家立業。沒人幫忙時,他怎麼辦呢?”

“我認為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都要鼓勵他去做。”劉佳盈認為,家長應鍛鍊孩子自己處理事務的能力,養成好習慣。“我家孩子自己的事情基本都自己解決,還會主動幫我做一些家務。”因為孩子平時積極主動,常常得到老師的誇讚。

河北唐山小學生家長馮玉寧平時習慣對孩子“大包大攬”。因為疫情,孩子居家學習,工作的同時還要兼顧孩子學習與生活,讓她一下子感到工作量增加了幾倍,忙得不可開交。“原來我覺得父母替孩子多做些沒什麼。通過這次疫情,我認識到,應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對於很多家長為孩子“大包大攬”的做法,59.1%的受訪者直言不贊成,但有40.9%的受訪者表示贊成。本次受訪者中有81.7%是孩子家長。值得注意的是,交互分析發現,受訪家長贊成的比例(43.1%),明顯高於其他受訪者(31.0%)。也就是説,比起非家長羣體,家長羣體更認同對孩子“大包大攬”。

教育孩子獨立,68.0%受訪者建議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家庭活動

北京市海淀區的何伊琳是3個孩子的媽媽,老大已經上小學五年級。她發現,老大經常看到別的家長會替孩子做這做那,就覺得這些事應該是由家長來做,自己可以不做。

何伊琳多次跟女兒強調,不要有從眾心理,要從對不對、該不該的角度去看問題。“現在學校也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去學校開家長會,有的家長忍不住替孩子做事,比如收拾書桌等,老師看到就説‘讓小朋友自己做吧’。也會讓孩子們給家長倒水喝。我挺滿意”。

劉佳盈反思,自己性子急,有時沒能和孩子耐心、平等地溝通,會用生氣、命令的語氣強制孩子去做。“我應該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講為什麼要去做。有時他做完一些事情,我也沒有及時給予正向反饋,這對孩子的進步沒有幫助”。

“有時我也生孩子的氣,覺得她不勤快,眼裏沒活兒。但想想,還不都是自己平時包辦導致的。所以我自己首先要糾正思想和做法。”馮玉寧説。

北京昌平區某國際小學二年級教師周聰認為,家長要勇於放手,敢於讓孩子“吃苦”,孩子才能成長。但與其教育孩子,她認為更要引導家長。“尤其小學階段的一些學生家長,對孩子非常緊張,在情感上做不到對孩子放手。比如孩子在學校有情緒了,家長的情緒就很容易受影響。很多家長在育兒上不接受學校老師的建議,認為自己的理念是對的”。周聰認為,與家長溝通育兒理念,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我們要相信,孩子自己是有意識的,渴了會喝水、餓了會吃飯。家長不要不放心,大事小事都來包辦。孩子們可以在失敗中學到很多東西,而且學得非常快。捨得讓孩子吃點苦、摔幾跤,對小孩子是有好處的。家長首先要從情感上嘗試去放手。”周聰建議。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宏豔表示,家長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我們很多家長覺得,小孩不懂不會,大了就好了。但當孩子長大成人了,家長也還是會把子女當成大的小孩來看。就像很多家長常説的一句話,‘在爸爸媽媽面前,你就是一個孩子’。這樣的説法是對的,但如果把它作為養育的方式,就容易導致孩子不獨立”。

家長應如何教育孩子獨立?68.0%的受訪者建議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家庭活動,62.9%的受訪者指出應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57.1%的受訪者建議父母學會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

受訪者中,81.7%是孩子家長。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29.8%,二線城市的佔47.6%,三四線城市的佔19.3%,縣城或城鎮的佔2.7%,農村的佔0.4%。

(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8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孩子獨立,68.0%受訪者建議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