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其實就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孩子所留給父母的,最後也無非一個背影而已。”
聽着這句話,想必作為父母的我們,心中會有一絲酸楚。但事實似乎卻是如此,孩子對父母從一開始的十分依賴,到後來的漸漸獨立,再到後面的完全獨立,組建了自己的新家庭。
而孩子這整個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父母不斷衰老的過程,孩子留給父母的,到最後也只能是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
關於這個過程,其實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表現出來,簡簡單單的一個稱呼,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很多現實問題,從“媽媽”到“媽”的改變,更是讓很多父母心酸不已。
“哎,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孩子見了我總是叫一個字,媽。可是以前,他都是叫我媽媽的呀,怎麼現在就突然變成一個字了?哎,這一個字,聽着多難聽呢,冷漠又生疏,但是我也不好意思多説什麼。”
和閨密見了面之後,小美就開始不停的抱怨,抱怨自己孩子對自己的稱呼上的變化,不明白為什麼親子關係變成了這樣。在小美的心裏,就存在這麼一種認知:孩子對自己的稱呼,從疊字到單字的變化,從媽媽到媽的改變,實際上就是親子失衡,是孩子不愛媽媽的表現。
小時候孩子奶聲奶氣的叫“媽媽”,媽媽就會感覺孩子特別的依賴自己,而如果孩子突然轉變了稱呼,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媽媽們可能就會比較敏感,想的很多。
對此,小美的閨密也直接給出了答案:“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每個孩子都有長大的過程,孩子從媽媽到媽這一稱呼的改變,實際上是代表孩子在不斷獨立呀,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不得不説,小美認為閨蜜對於此事看的還算是比較透徹,並沒有覺得有多難過或者是多麼的傷心。
當孩子的稱呼從“媽媽”到“媽”,真的是親子失衡嗎?其實答案很暖心,這其中所代表的,往往有這兩個方面。
從以前的疊字到現在的單字,並不代表孩子不愛媽媽了,也並不代表親子之間產生隔閡和生疏了,他更多的是意味着孩子漸漸地減少了對母親的依賴。
以前的他們還小,對待媽媽是100%的依賴,總是想黏在媽媽身邊尋找安全感,可是現在他們漸漸地走向獨立,可以自己保護自己,甚至保護媽媽保護家人了。
稱呼的改變,實際上也是孩子走向獨立的側面表現之一,家長,真應該對此感到高興,而不是難受。
關於這個稱呼的改變,實際上也代表着親子關係進入了更高等級。以前孩子稱呼疊字的時候,是100%的依賴,這個階段的親子關係是不平等的,是完全失衡的,僅是照顧與被照顧的關係。
一旦稱呼改變,孩子走向獨立,也意味着親子關係漸漸平衡,雙方從一開始的依賴和反依賴,慢慢的走向平等和共生。這也讓親子水平達到了一種更高更舒服的水平,其實對於孩子和家長之間是件好事。
孩子終究會長大,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下,有足夠安全感的前提下,孩子才會漸漸獨立,漸漸撐起自己的家。所以,當孩子對自己的稱呼出現變化時,媽媽們先不要着急難受,先正確的認識以上兩點,也正確的接受這一改變,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而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明白親子之間的關係,本質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過程。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父母,我們還得必須把握以下這三點。
孩子不會一直陪在父母的身邊,他總會長大,總得學會獨立,而父母雖然在孩子心裏是最親的親人,但在他們生活圈中的位置也是在不斷改變的。
父母要懂得適當放手,接受孩子要學會獨立的事實,只有心裏做好提前準備,才能在孩子發生思想上的轉變時合理應對。
當孩子長大後,思想也獨立起來了,不再是那個什麼都要問媽媽的小孩子了,所以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既不要太過於親密,也不要對孩子強加管教束縛壓迫,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漸漸獨立成熟。
孩子有了獨立的意識時,父母就要去支持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勵孩子勇於承擔生活的責任。
辣媽語錄:教育孩子,絕對不是把孩子牢牢的抓在手裏,一味的讓孩子去聽話去照做,一味的讓孩子依賴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培養孩子,是懂得放手,懂得讓孩子獨立,捨得讓孩子遠走高飛,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追求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所以,做一名合格的父母,懂得放手,把握距離,學會信任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教育下,越飛越高,越過越好,未來生活更精彩。
寶媽們,你的孩子平常對你的稱謂是什麼呢?如果突然發生了轉變,你會適應這一過程嗎?歡迎下方評論留言分享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