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煦煦的端午節,每家每户又開始飄着甜甜的粽子香氣。端午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太平御覽》也有説到“仲夏端五,端,初也”。民間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由來已久,相傳在春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日投江自盡,後人為了紀念他,在這天佩上香袋、吃起粽子、舉辦賽龍舟。而粽子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道風景線。
粽子雖然好吃,但卻很難消化
粽子,除了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美食角色之外,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端午文化象徵,因此每年的端午節總是少不了粽子的存在。但是粽子吃太多,可能會帶來消化不良問題哦!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內餡會根據地方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比如北方地區喜歡在其中放入大棗、豆沙、或是純白粽子沾糖吃,而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會喜歡放入豬肉、鹹鴨蛋等材料。因此,雖然糯米本身富含支鏈澱粉,屬於較好消化的食物,但是蒸煮的過程會讓糯米黏性增大,而且糯米與其中的肉餡、糖的食材的混合,都會加重消化系統對粽子的消化負擔,吃得過多可能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出現反酸、腹脹、腹痛等不良反應。
同時糯米這種食材對我們的血糖影響非常大。根據《食物血糖生成指數》一書,糯米的升糖指數為87,比高升糖指數的大米83.2還要高,因此食用粽子過多,引起血糖的過大波動,對我們內分泌系統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若長期的血糖不穩定,可能還會誘發糖尿病。
吃粽子這樣做,能促進消化噢!
粽子的美味,很少人能夠抵得住誘惑,而且大部分人會認為端午節一年一次,偶爾吃點粽子也不會有大問題。那麼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吃粽子,但是又能夠促進消化的好辦法:
搭配山楂:山楂性温、味酸甘,能夠促進人體津液等消化液的產生,有消食化滯的作用,能夠緩解吃了粽子之後的油膩感,還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飽腹感,同時山楂中還含有解脂酶,能夠促進脂肪類物質的消化,清除粽子中的部分脂肪物質,較少腸道對脂肪的吸收。
喝熱紅茶:全發酵過的紅茶在加工的過程中會發生茶多酚的酶促氧化,經過這一反應後茶多酚能夠減少90%以上,因此發酵過的紅茶對胃腸道刺激更小,有“養胃”的效果。食用粽子時配合紅茶食用,能夠解膩、促進消化,還能夠降脂減肥。除了紅茶之外,玫瑰花茶也是非常好的選擇,適合於白粽子配合食用。
趁熱吃:糯米在温度高的時候,其所含的支鏈澱粉結構更加松,黏性和韌性都會更低,更容易被人體的消化酶所作用消化。涼了的粽子支鏈澱粉會相互連接,導致結構緊密而難以消化,因此涼了的粽子最好加熱後,再進行食用。
不要空腹吃:端午節前後可能會有部分人喜歡把粽子當作早餐進行食用,但其實粽子是不適宜空腹吃的。空腹吃粽子會讓糯米在胃中停留更久,胃酸在此期間會不斷分泌,對為體本身造成刺激,引起反酸、燒胃的症狀,長期還會導致慢性胃炎、食管炎等。
這4類人羣,不宜吃粽子,對照自己看看
脾胃虛弱,慢性胃炎,腹瀉、積食等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粽子較難消化,在其消化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消化酶幫助,但是脾胃虛弱的人消化功能下降,可能會造成積食、腹脹、腹痛等情況,慢性胃炎患者可能會加重病情。
糖尿病患者。上文中提到粽子主要有糯米、糖、肉、豆等材料,其中糯米富含澱粉,含有近80%的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患者最不宜食用的食物。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中富含鹽、糖和脂肪等,長期或大量食用都會引起血壓、血脂和血糖的上升而加重心臟疾病。
“三高”人羣。為了讓粽子美味,一般放入其中的肉類脂肪含量都會較高,而且在烹煮過程中,為了增添粽子風味可能會放入油等,這就大大增加了其中的脂肪含量,這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人來説都是極其不友好的。若“三高”人羣大量吃粽子,可能會引起血糖的不穩定、血脂和血壓的升高,誘發心腦血管系統疾病。
參考文章:
1糖護士,《端午將至,吃一個粽子等於吃了多少碗白米飯?》,知乎,2018-6-13
2福州中保職培,《孩子喜歡吃粽子,擔心吃多消化不好怎麼辦?》,知乎,2017-5-30
3冷小希,《吃粽子不傷胃,軍門黃仕研教你健康過端午》,知乎,20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