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這六大表現不要再餵了!當心過度餵養傷了寶寶
過度餵養很“傷身”,該怎麼判斷母乳餵養的寶寶是否被過度餵養,為啥嬰兒容易過度餵養,如何避免過度餵養?
為人父母都希望把寶寶養得白白胖胖的,有些父母,特別爺爺奶奶看見寶寶手腳像蓮藕一樣,認為寶寶長得好,很是驕傲,但寶寶並非越胖越好。
過度餵養很“傷身”
脂肪細胞增長的時間有三個,懷孕最後3個月、生後1年內與青春期,一旦脂肪細胞數量確定下來就很難減少,即使你想通過瘦身來減少脂肪細胞也難實現,一般會反彈,易肥體質也會跟隨一生。因此作為脂肪細胞增長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注意奶量,不要過度餵養,避免寶寶形成易胖體質。
除了容易導致形成易胖體質之外,還會影響寶寶的消化道造成過食性腹瀉;0-6歲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寶寶吃得過飽,身體需要調配更多的血液與氧氣去幫助腸胃消化,導致大腦疲勞由此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
為什麼嬰兒容易過度餵養?
飽腹中樞不發達0-4個月大的嬰兒飽腹中樞尚未發達,而嬰兒的胃還很小,新生兒大約34毫升,1個月大約90毫升,不知道“飽”是什麼感覺,即使填飽肚子,寶寶也會繼續喝奶。
寶媽錯把覓食反射當作“餓”
嬰兒天生就具覓食反射,雖然寶寶看起來沒有張嘴吃奶的興趣,但當我們輕觸寶寶嘴角、臉頰時寶寶就會反射性地尋找乳頭。有些寶媽不知道寶寶飽不飽,看見寶寶有這種反射,以為寶寶餓了,寶寶本來還不知道什麼知道是飽,結果越吃越多,越吃越撐。
寶媽無法判斷寶寶的訴求
小寶寶都是通過哭來反應自己的需求的,當寶寶不舒服,比如尿片濕了、太熱或太冷、腸絞痛,甚至只是尋求安慰,如果寶媽無法正確判斷寶寶的訴求,看見寶寶哭了就以為是餓了,從而造成過度餵養。
寶寶有這六大表現,不要再餵了!當心過度餵養,“傷了”寶寶身體
每天增重50克或以上
寶寶的體重一般要生後第2周開始迅速上升。據數據統計顯示,新生兒期的寶寶每日平均體重增加25-30克。如果寶寶每天增重少於25克,就要增加奶量。如果每天增重50克以上,表明寶寶有可能過度餵養了。
全身長濕疹,舌頭髮白
腹部大大的鼓鼓的,像青蛙的肚子一樣。明明餵飽,卻哇哇大哭。
水樣便,呈綠色並伴有泡沫。
母乳餵養的寶寶理想的便便顏色是芥末黃似軟膏,而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則為黃褐色帶一點綠,添加輔食後像香蕉一樣,形態跟大人差不多。如果寶寶拉水樣便,呈綠色並伴有泡沫則可能是餵養過度了。
寶寶的手腳經常濡濕或濕冷。
明明每次都拍嗝了,還是經常吐奶。
怎麼避免過度餵養?
學會判斷寶寶是否已吃飽
母乳餵養的寶媽可能不知道怎麼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其實很簡單,如果寶寶每次吃奶都地15-20分左右,吃時嘴邊有奶水、有吞嚥聲且每吸一兩口吞嚥一次、吃完後之前充盈的咪咪變得鬆弛。奶粉餵養的寶寶,要是吃完奶後還咂嘴或者哭鬧,給他吃就立馬消停,説明還沒吃飽,可以適當添加奶量。
總的來説,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寶寶吃飽了的狀態都是相似的,精神飽滿,心情好,睡覺踏實,不會頻繁起來吃奶。
觀察體重增長
上文有提到啦,新生兒期的嬰兒每日平均增重25-30克,要是不足25克説明奶量不足,要是等於或大於50克説明過度餵養了。此外,寶寶生後4-6個月體重比出生時的增長2倍,1歲前增長3倍,比如你家寶寶出生體重為3kg,6個月左右為6kg,1歲前9kg,偏輕一點或者偏重一點那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超出太多,那極有可能是過度餵養了。
觀察二便
防止餵養過度,家長注意觀察寶寶的二便次數與形態非常重要。寶寶生後1-2天尿尿少一點,每天兩三次,生後3天通常每天拉6-8次,而且尿液清亮。所拉的便便無刺激性氣味,外觀漂亮如軟膏,母乳餵養多是芥末黃,奶粉餵養大多數為黃褐色帶一點綠。奶量不足時拉便便次數少,綠色便帶粘液。過度餵養時拉水樣便帶泡沫,呈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