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鬧情緒時,最怕家長説這幾句話!越説越哭!99%都中招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健康

有朋友吐槽説:

最近老公的青春回來了,天天在短視頻上刷着王心凌。

自己看還不夠,還拉踩我,説人家40歲還是甜心教主,我咋總是一臉苦瓜相!

你説他是不是找罵?王心凌天天干啥,我幹啥?

自從有了孩子,我每天操心的事一籮筐……

養娃根本不是吃飽喝好不生病就行,更重要的是,還得讀懂“小祖宗”的情緒,正確引導。

一言不合就大哭,動不動就生氣摔玩具……

咱也不知道是為啥,更不知道育兒專家説的“引導情緒”該咋引導,愁死人了。

説實話,都是第一次當爸媽,不太會引導是正常的。

還好你遇見了科大大,手把手教你處理孩子的“壞”情緒。

咱先看看科大大身邊的兩個例子,各位一起分析下↓↓↓

辦公室同事Luna:家有女寶4歲

必殺技:你讓我往東我偏往西+哭到天崩地裂!

Luna的處理方式:

媽媽:該關掉動畫片了,不準再看了!

孩子:哭,偏不關。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媽媽:讓你刷牙你就哭鬧,隨便你吧!以後你牙痛跟我也沒關係。

寶寶:我就不刷,就不刷,大哭!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媽媽:寶寶該睡覺了,現在躺好不準亂動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媽媽:怎麼又哭了,有啥事情你倒是説啊!你不告訴我,我也不知道你怎麼了啊?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從這些分享中可以看出,Luna屬於專制型家長。

比如孩子想晚點睡覺,想多看會兒電視,想要新玩具,想讓父母陪伴玩耍......

不管什麼原因,只要孩子哭鬧,專制型的父母都會認為孩子是在吸引大人注意,想用眼淚威脅大人。

他們不想被威脅,就會教訓孩子,懲罰孩子,讓孩子不要總哭哭啼啼!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負面情緒是不被理解和重視的。

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且會產生消極的想法,覺得都是自己有問題才造成了不好的結果。

所以他們會時常覺得沒有自尊,不懂得怎樣調整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獨立解決問題。

辦公室同事lily:家有男寶8歲

必殺技:只要一哭,媽媽什麼都妥協!

Lily的處理方式:

媽媽:仔,這是媽媽的同事,喊阿姨好!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媽媽:家裏已經有好幾個遙控汽車了,不需要再買了!

孩子:我就要我就要,我不管!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不管什麼情緒,Lily都可以共情,並且覺得只要是孩子想做的,就沒錯,哭鬧是天性,順着點就不哭不鬧了!

Lily是典型的溺愛型父母,無條件接受孩子的任何情緒,看起來,這類父母是完美的。

但溺愛型的父母,認為孩子哭鬧散發負面情緒是一種壓力的釋放,放任孩子散發負面情緒並表示認同和順從,他們的使命就完成了。

雖然孩子的情緒得到了認同,但卻沒有得到任何處理情緒的能力,同樣不懂得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溺愛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和專制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一樣,都不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情商很低,無法應對出現的問題和挑戰。

為了避免咱們家孩子長大後不會處理自己情緒 ,我們必須先下手引導!

1、比如看動畫片,時間到了你要求關掉,孩子不願意關掉時。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可以説:“寶貝,動畫片看完了吧?咱們一起玩遊戲或者讀繪本吧?選你最喜歡的遊戲或者繪本好嗎?“

孩子就會轉移注意力,然後説:“那我們一起玩XXX遊戲吧。”

自然就不會再那麼抗拒關掉動畫片,而是去接納關掉動畫片的結果。

2、如果在公園,孩子想加入其他小朋友的遊戲,卻被拒絕,導致不開心。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告訴孩子被拒絕後難過是正常的,那怎麼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呢?

用自己的玩具吸引別的小朋友和自己玩,或者邀請別的小朋友和自己一起玩遊戲。

3、如果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科大大這裏重點説一下,不和陌生人打招呼是孩子自我保護的表現。

我們可以理解但不能認同孩子不打招呼的舉動。

這也是我們教導孩子規矩很好的時機,先讓孩子學會主動和下班後的父母打招呼,再引導孩子和街坊鄰居打招呼。

4、如果孩子要什麼咱們就買什麼,假如遇見買不起的東西,這時候他們哭鬧,又該怎麼辦?

認可孩子的情緒是可取的,但幫孩子梳理情緒,劃定界限,選取可行的行為去解決問題,這才是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不是事事都去滿足,讓孩子停止哭鬧。

如果孩子因此生氣憤怒,那就引導孩子接受憤怒的心情,尊重它,學會放下它;告訴孩子如果實在不行也沒有關係,生氣沒什麼大不了,你只要知道我們依舊愛你。

每個人都會有傷心,快樂的時候 !家長們一定要鼓勵孩子,可以生氣,但不能太久,要學會克服它。

同時在面對孩子情緒問題時,不要苛求完美,家長們偶爾處理錯誤,或者情緒失控,都不要太自責!

畢竟人無完人

但是,我們引導孩子的大方向不能走錯,回想咱們現在處理自我情緒的方式,很多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會覺得內心多少都有些缺憾!

所以我們在引導孩子情緒的過程中,做到讓自己不再遺憾就夠了,不必強求自己做100分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