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諸葛亮,孩子未來的一生,只需看這七個方面!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健康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通俗來講就是慧眼識珠。從《馬説》全文來講,就是發現優點與長處,能把馬當做千里馬來鞭策與培養。同樣,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伯樂。觀察小孩的變化是父母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關於如何觀察,諸葛亮有著名的七觀法供我們參考。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即從其對是非的判斷來考察其將來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另一説是通過刻意的搬弄是非,來試探、刺激、誘導,來觀察其品性氣質。【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1483年,王陽明在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地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相當於是在問,人生的終極價值是什麼?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因為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猶豫一下還是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王陽明嚴肅地看着老師説:“我認為不是這樣。”頓了頓,一臉鄭重地繼續説道:“我以為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老“。王陽明從小立志做聖賢,後來果然成為聖賢,則為此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和證明。立志為什麼重要?因為志向就是意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即當面臨困境時,看其心性的變化。另一説是,提出尖鋭的問題對其刁難,看其觀點有什麼變化,能否隨機應變。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1496年,王陽明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於衷。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於是都來安慰他。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説:“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尋常人往往慌亂不安,唯有修養深厚者能做到泰然處之。文天祥説:時窮節乃現。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困苦,正是最好磨礪。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即就某方面的問題諮詢其看法和對策,看其見地如何,具不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見地越深,看得越透、越是根。【他一疑,事就成了】王陽明在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中,故意偽造公文遺落到朱宸濠手裏。其他人對王陽明的計謀不以為然: “ 這有用嗎?”王陽明不答反問:“先不説是否有用,只説朱宸濠疑不疑。”其他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會疑。”王陽明笑道:“ 他一疑,事就成了。”這告訴我們修養和做事的秘訣,看問題與做事情都不要停留在計謀與謀略上,不以小智觀其識,而要看到根性,本性。“他一疑,事就成了”,正是要我們做不到一心不動,不然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計謀、策略只能應對一事,修養則可以應對一生。前者悔之晚矣,後者有備無患。任何事情,以心為重,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


即觀察小孩子在困難面前的膽色,看有沒有知難而進的勇氣,迎難而上的韌勁。一個人的真正膽識和勇氣,都是在危難之時表現出來的。當初,岳飛被十二道金令,讓其撤軍。有人勸他不要回去,會有危險。岳飛淡淡一笑,説道:“不就一條命而已,想要,隨他拿去。”岳飛這才是真灑脱,真自在,他不是不知道回去的結局,而是早將生死看淡,“想要,隨他拿去”,這就是膽色與勇氣。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即以美酒款待看其個人品德如何,是否兩面三刀,陽奉陰違。俗話説,“酒能亂性”,通過一起喝酒來觀察其酒後的言論及真性情。酒後的酒品就像賭桌上輸錢後的表現一般真實。俗話説:“酒後吐真言”。切記,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喝酒。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即觀察其在金錢財富面前的表現,看起是否能經得住物質利益的誘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人性本有貪慾,自古以來,用名利來考驗人,來有效觀察其是否清正廉潔。楊震曾經推薦王密為邑令,王密晚上帶着金子贈給他,説:“黑夜無人知道。”楊震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給孩子一些利益、獎勵,看看他的定力。如果太浮躁,你該警醒了。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即託付其辦事以視其信用如何,是一諾千斤,還是信口開河。信,也是教育小孩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一諾千金”的成語,是怎麼來的呢?漢楚爭霸時,季布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諾言、講信用而著稱。所以,楚國人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所以,父母從小讓小孩日事日畢,才能日新日高。總之,為人父母,必須時時刻刻的以“諸葛亮的七觀法”觀察孩子心性上的變化,以免孩子跑偏。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孩子的心性時刻都在變化,如果不加以警示,也許正如《馬説》最後的結語那樣: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策它,餵養它,卻説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對它,説:“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