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嬰幼兒咋喝水?正在做這3件事的家長趕緊停!
趁着天氣還沒有太熱,和娃爹商量着準備帶倆娃去動物園逛逛。出發的當天,娃姥姥特意打電話來説:“給孩子多帶點水啊,別中暑了。”每次只要出門玩,給娃帶足夠的水一定是老人關心的第一要事。這尤其是夏天來了,更是不能缺了水。這不,在動物園的時候,就能看到每個家長身上都揹着一個大大的保温壺,走兩步就要求孩子喝口水。
有一個深入人心的説法:為了身體健康,每天要喝八杯水。但其實在中醫上看來,水並不是喝的越多越好。每個人每天的飲食習慣不同,身體對水的吸收能力和過濾能力不同,如果喝了太多的水,反而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
那麼,孩子又應該怎麼喝水,每天身體需要多少水量,是否要全部以喝的方式攝取?爸爸媽媽們是否有過研究呢?
夏天如何給娃科學喝水?
夏天馬上到了,大多數家庭更是把""孩子要多喝水""放到了第一要位上。但科學研究發現,喝水並非越多越好。人體每日所需的全部水量,減去從食物中所獲得的水量,才是需要額外補充的部分。
A.0-8歲寶寶每日所需水量
一名成年人每天所需的水量是2500毫升,而孩子的身體對水的需求量要根據年齡來看。
0-6個月:700ml
6-12個月:800ml
1-3歲:1300ml
4-8歲:1400ml
B.從食物中能夠獲得的水量
人們通常會忽略掉食物中富含的水量,但其實從食物中獲得的水能佔到每日所需水量的一半,甚至更多。
牛奶200ml相當於180ml水
一碗粥 兩碗米飯相當於240ml水
150G蔬菜 150g水果相當於260ml水
1個雞蛋 75g肉類相當於80ml水
因此我們以一名2歲寶寶的日常飲食來看,如果孩子在這一天中喝了牛奶,吃了水果主食等食物,她本身需要1300ml的水,減去食物中獲得的這些,其實一天再額外補充不到400毫升水就可以滿足身體一天的需求。
由此可見,孩子需要喝多少水,要根據當日所攝取的食物來均衡一下。如果忽視掉食物中的水分,一味的額外補充水,會引起一定的健康隱患。
超量飲水對大腦傷害大
人們都説喝水好,水能解決各種問題,能排毒美容養顏,能消暑去火,能治胃痛治感冒,但其實並不是多多益善。水不喝不行,喝多了會中毒,一起來看看這個例子。
英國的一名婦女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連續一週飲水量超2.3升,開始出現癲癇症狀,最後被診斷為大腦損傷。這是因為過量的水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血液就會被稀釋,鈉鹽濃度降低,大量的水分湧入腦細胞,進而引起腦水腫,最終導致大腦的不可逆損傷。
世界衞生組織在2003年提出的飲水標準:氣温在25攝氏度,空氣濕度≤60%,且不進行任何運動的安靜狀態下。
我們尤其喜歡當孩子玩的滿頭大汗的時候,把娃叫住讓喝水。雖然在運動的時候身體會流失大量的水分,但是運動過後的補水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補給不當,也是會導致水中毒。
“三三三”兒童飲水法則,健康又科學!
從上文中提到了孩子每日的飲水量,減去食物中水分,就可以知道純母乳的寶寶六個月內不需要喝水,1歲內的寶寶適當喝水。從1歲開始,飲水量逐漸增加,由300毫升向1000毫升過度。孩子喝水量逐漸增加,並不是要一口氣全部喝完。
記得閨蜜説她下班回家後,婆婆總是會説:“孩子今天喝水特別好。”她一開始覺得孩子多喝水是好事,就沒太當回事。
有一次她休息在家,發現老人有事沒事就讓娃喝水,結果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寶寶完全不思飲食,爺爺奶奶又追着餵飯,家裏簡直是雞犬不寧。
閨蜜疑惑的問婆婆:“你們每天中午都是這樣吃飯的嗎?”婆婆點點頭,表示這很正常啊!後來,閨蜜跟婆婆建議説,平時不能一直讓孩子喝水,寶寶的胃容量有限,一上午都在不停地補充水分,小肚子總是滿滿當當的。不僅排尿次數增加,也會造成腎臟負擔!婆婆這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做錯了……
世界水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復興教授推薦的三三三兒童飲水法則,就很值得家長們學習。
具體做法是:一天喝三杯水,分三次喝完,每次喝三分鐘。以一名五歲的兒童每日需額外補充1000毫升水來舉例:
1、早晨300毫升:每次喝100毫升,一小時喝一次,根據孩子的飲食及運動情況進行調整。
2、中午400毫升:當孩子玩耍、跑動出汗後,身體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分。此時家長別急,等孩子平靜下來(大約10~15分鐘),再給他提供飲水。
3、下午300毫升:寶寶午睡起牀後,可適當補充水分。但晚上8點半後就不建議再給娃喝水了。一是可能會尿牀,二是不利於腎臟休息排毒。
總體原則:根據一天的時間把水量合理分配,不要等孩子口渴難耐再喝。逐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成人也一樣。
枕邊育兒寄語:
不少人習慣在運動後來一瓶冰鎮可口的碳酸飲料,覺得解渴又解乏。但其實,這樣做除了能滿足一時的口腹之慾,並不能起到其它有益作用。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才能喝出更健康的體魄。水是營養液還是毒液,取決於飲水方式是否科學。您給孩子喝“對”水了嗎?